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乳膨

乳膨

病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十一。因无子饮乳,蒸乳而发寒热作痛者,俗名乳膨。可用炒麦芽一两,水煎频饮。乳退,胀热自除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唇反

    证名。指口唇上反的症象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肌肉软则舌萎人中满,人中满则唇反,唇反者肉先死。”可见于危重病证,为脾气将绝的败象。

  • 腰目

    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位于腰部,当肾俞穴直下3寸处。主治消渴,小便频数等。艾炷灸3~7壮。

  • 中消

    病名。又称消中、痟中、消脾。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·消渴论》:“中消者胃也,渴而饮食多,小便黄。”本病以善饥多食,形体消瘦为主要症候,或见小便甜,或因脾胃燥热所致。治宜清胃泻火,滋阴润燥。用白虎汤、抽薪

  • 鸡摸眼

    病名。①“俗名近视眼是也。”(《青囊真秘》卷一),指近视眼之暗适应功能差,入暮则视物较困难似鸡盲。②雀目之俗称。详该条。

  • 肉疽

    病名。泛指阴疽。《灵枢·利节真邪》:“有此结,中于肉,宗气归之,邪留而不去。有热则化为脓。无热则为肉疽。”

  • 马良伯

    【介绍】:晚清医家。字冠群,孟河(今江苏武进县西北)人。撰《医悟》一书,主要采集和仿照王肯堂、张璐、程钟龄等名家有关著述,论述脉法、望诊、伤寒、杂证、妇、外科等,并附治方。其外科方,半数出自家传。另有

  • 巨髎

    经穴名。代号ST3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阳明胃经。手足阳明、阳蹻之会。位于面部,与鼻翼下缘平齐,正视时,直对瞳孔。一说“在鼻孔下,侠水沟旁八分”(《太平圣惠方》)。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,并有面

  • 暑温

    病名。指发生于夏季的温热病。可见于乙型脑炎等病。暑多挟湿,暑温则指暑热偏盛者。《温病条辨·上焦篇》:“暑温者,正夏之时,暑病之偏于热者也。”主要症状有壮热口渴,心烦而赤,汗多少气,脉象洪大等。病程中极

  • 产后痘

    病名。痘,包括天花和水痘。指产后适逢出痘。治宜大补荣卫为主,方用大补汤(黄芪、熟地、川芎、白芍、官桂、茯苓、人参、当归)。若痘出多者,则加连翘、大力子等;大便泻者,则加肉豆蔻、炮姜等。余按常例治。现天

  • 积热三消

    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三。指多食膏粱厚味,积湿成热所致的三消症。热熏于肺为上消,症见烦渴引饮,用清肺饮。热积于胃为中消,症见烦热多食,食下则饥,口臭,用清胃汤加干葛。热流于下为下消,症见小便频数,如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