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五脏苦欲补泻

五脏苦欲补泻

用药法则之一。根据五脏生理特性及病变采用补泻法则。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肝苦急,急食甘以缓之;……心苦缓,急食酸以收之;……脾苦湿,急食苦以燥之;……肺苦气上逆,急食苦以泄之;……肾苦燥,急食辛以润之。”“肝欲散,急食辛以散之,用辛补之,酸写之。”“心欲耎,急食咸以耎之,用咸补之,甘写之。”“脾欲缓,急食甘以缓之,用苦写之,甘补之。”“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写之。”“肾欲坚,急食苦以坚之,用苦补之,咸写之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气貍

    古病名。指发于秋季的一种疫病。见《伤寒总病论》卷五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叙疫论》:“夫疫病者……秋时应凉,而热气抑之,则责邪在肺,病曰白气貍。”其症“乍寒乍热,损肺伤气,暴嗽,呕逆,或体热,发斑,喘咳

  • 产后大便不通

    病证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四:“肠胃本挟于热,因产又水血俱下,津液竭燥,肠胃否涩,热结肠胃,故大便不通也。”治法参见产后大便难。

  • 土香草

    见《泉州本草》。为莎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野瘭

    见清抄本《外科或问》(著人未详)。即瘰疬。详该条。

  • 榆钱

    见《救荒本草》。为榆实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口齿疳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七卷。疳疾毒热攻胃反映于口齿的证候。多由阳明湿热火毒熏蒸所致。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初发之时,小儿口臭,上干胃口,气息臭郁,渐进损筋,龈肉生疮,或肿或烂;又进热逼入脉,常出

  • 黄闷头花

    见《中药志》。为黄芫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哮

    病证名。指痰水蓄肺所致之哮症。《医学入门·哮》:“水哮者,因幼时被水停蓄于肺为痰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:“有水哮,宜水哮方。”症见咳喘哮吼,唾清稀痰沫,胸胁疼痛或见形肿呕吐等。治宜祛水饮、

  • 毛荔枝

    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韶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水牛膝

    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节节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