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为多种喉部疾患之主证。多因于火。火有虚实,虚火者,其人素体阴亏,或伤房劳,阴虚于下,水不制火,虚火上炎所致;实火者,肺经蕴热,或过食膏粱厚味,煎炒炙煿等物,致脾胃积热,薰灼肺系。症见喉关或内或
见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条。
解剖部位名。即关节。《释名》:“轮,纶也,言车轮周匝也。”古人以周转活动的东西,都可借用称轮。人身能周旋轮转的关节,也借以称为轮。
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即脐寒泻。详该条。
①《症因脉治》卷二方。栀子、黄连、苍术、厚朴、陈皮、甘草。水煎服。治暑气呕吐;或脾热痿软,肌肉不仁,身重不能转侧,纵缓不能举动。若呕吐,呃逆而口渴者,加葛根、竹茹。②《症因脉治》卷一方。栀子、木瓜、秦
病证名。似指咽喉病之肿痛症状而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:“喉杵,喉极肿而极痛。宜甘桔射干汤,外点烧盐散。”另有见喉忤者,乃刊刻误字。
即太阳经病。亦称伤寒表证。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赤水玄珠·眩晕门》。因痰浊挟火,上蒙清阳所致。症见眩晕,头目胀重,心烦而悸,恶心,泛吐痰涎,口苦,尿赤,舌苔黄腻,脉弦滑。治宜化痰降火。用清上丸、黄连温胆汤等方。参见眩晕、痰晕等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6卷。明·刘纯撰。刊于1388年。作者参阅上自《内经》、《难经》、张仲景、王叔和,下迄刘河间、张洁古、朱震亨等诸家学说,集其精要,并以韵语等形式编纂而成。全书分述本草、脉诀、经络、病机、治
十三鬼穴之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百邪所病者,针有十三穴……第四针掌后横纹,名鬼心。”原注为太渊穴。《针灸大全》则指为大陵穴,今多从此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