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外假热而内真寒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病人身大热,反欲得近衣者,热在皮肤,寒在骨髓也。”参真寒假热条。②表热与里寒同时并见。详表热里寒条。
【介绍】:宋代人。撰有《保生护命集》1卷,已佚。
【生卒】:1889~1969【介绍】:现代医家。湖南长沙人。早年随父学习中医并临症多年,曾在湖南国医专科学校、明道中医学校等处任教。建国后,被选为湖南省政协委员,后调中医研究院参加临床工作。著有《四诊
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八。即龟鹿二仙胶,见该条。
见《竹林寺女科秘方考》。即经来下肉胞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:“少阴之复,燠热内作,烦躁鼽嚏。”为鼻流清涕兼有喷嚏之候。多见于今之上呼吸道感染、过敏性鼻炎等病。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六。又名睛高突起、睛胀。多因风热火毒,上冲于眼。症见疼痛难忍,睛珠突高胀起,目赤泪热,眼珠转动失灵,视力下降,为“险峻厉害之症”(《银海精微》)。类似今之炎性突眼。宜泻火解
病名。又名鬼箭。①《医略六书·杂病证治》:“鬼箭风:遍身疼痛如钻,或偏手足如刺,俗名鬼箭。实由营卫空疏,腠理不密,贼风乘间入客经络,营卫不通,与邪相搏而病。”参见痛风、历节风条。②行痹的别称。见《杂病
十二经脉之一。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足阳明胃经,见该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《医经小学》:“五虎四穴次指背,二节尖上七壮宜。”所述位置不详。《奇效良方》定在手指食指及无名指第二节骨尖。即在食指、无名指背侧,当第二、三节骨关节横纹之中点处,握拳取穴。而《类经图翼》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