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邹氏纯懿庐集条。
即肾虚。详该条。
出《雷公炮炙论》。为巴豆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世医得效方》卷九方。吴茱萸,木瓜(去瓤)、大黄各等分。为末,米糊为丸,绿豆大,每服五十丸,粳米、枳壳煎汤送下。不应,酌加丸数再服,以通利为度。治脚气入腹冲心。
病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五。即脱囊。见该条。
《重订通俗伤寒论》方。薄荷五分,生石膏八钱,荷叶一角,陈仓米、益元散(包煎)各三钱,知母四钱,鲜竹叶三十片,桑枝二尺。先加芦筍二两,灯心五分,同石膏先煎,后入他药,同煎服。治不恶寒但发热,自汗不解,心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驰远。安徽进贤人。师承喻昌之学,撰述有《伤寒集注》、《辨脉篇》、《女科要诀》等书。对于脉诊有一定见解,主张以浮、沉、迟、数为纲,将脉象分类;认为过去所说脉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,是不
指学医要掌握的五门要领和七个事项。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:“凡学医,必识五科七事。五科者,脉、病、证、治及其所因;七事者,所因复分为三。”科,指科别或门类,五科指辨证论治过程中诊脉、审因、断病、辨证、施
病证名。小儿消渴证之一。又名肾消。《幼科铁镜》:“消浊,火动消肾,移热于膀胱。”《幼幼集成》:“乃上消之传变,肺胃之热久不清,乃至动而消肾,移热于膀胱,小便浑浊,色如膏脂,名曰下消。”治宜滋阴清热。用
【介绍】:见谢以闻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