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候名。多由肾阳虚衰,不能温养脾阳,导致脾阳亦虚;亦有脾阳久虚,不能运化水谷精气以充养肾,遂致肾阳亦虚者。症见畏寒肢冷、气短懒言、身体倦怠、大便溏泻或五更泄泻,或肢体浮肿,甚则腹满膨胀,舌淡胖,苔白滑
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九十一。又名沸子、夏日沸烂疮、热疮。夏季气候炎热,小儿多生疿疮,即疿子。《小儿卫生总微论方》:“此由盛热汗津出,而腠理开,被风热毒气干于气血所生。其状细碎,累累如粟芥之类,色
病名。①指夏月嗽而发热的疾患。《素问玄机气宜保命集·咳嗽论》:“夏月嗽而发热者,谓之热痰嗽。小柴胡四两,加石膏一两,知母半两用之。”参见热嗽、伤暑咳嗽条。②指伤热咳嗽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伤热咳嗽,…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蒲棒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《喉科种福》卷三:“喉色纯青,开口初看,似有黄皰并起,细看即隐,肩背痛者,相传此为不治,故未立方。”
出《金匮要略·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》。即指经漏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出《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》卷下。肝风热邪生翳膜,其邪气未除,红丝涩痛,翳较浮嫩者属热翳。参见翳条。
指疾病过程中的五组逆证。①内证之五逆。《灵枢·玉版》:“腹胀,身热,脉大,是一逆也;腹鸣而满,四肢清,泄,其脉大,是二逆也;衄而不止,脉大,是三逆也;咳且溲血,脱形,其脉小劲,是四逆也;咳,脱形,身热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虎耳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清·《妇科秘方》:“此症因行经时及产后食冷水果等物所致。盖血见水则凝滞,初起每日生寒作热,五心烦热,脾土不胜,若半年不治,变作骨蒸,子午发热潮热,肌肉削瘦泄泻不止,须用逍遥散、紫金汤治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