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见《外科证治全书》卷三。“虫形如蟹,为筋肉所化,走于皮中作声如儿啼。用雷丸、雄黄等分末,掺猪肉上,炙肉食之。”供参。
【生卒】:1901~1972【介绍】:字惠。陕西宝鸡人。世业医,父仲傭为凤翔名医。幼时随父学医,后又师从丁正南深造,医术日精。后执医业,常施医赠药,救济贫病。四十年代末曾遍历宝鸡地区,收采民间验方,并
见《陕西中药志》。为钩藤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中药志》。为岗松之别名,详该条。
感受疫毒所致的一种病证。《金匮要略·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》:“阴毒之为病,面目青,身痛如被杖,咽喉痛。”其证类似后世所称之温疫、温毒发斑,以其面目青、身痛,故称“阴毒。”
即走罐法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①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:“……发夹脊两边大筋,其色苍,八日可刺,若有脓,在肌腹中……。”证治见外痈条。②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六。又名痿漏、曲疽、冷疽。即生于昆仑穴(在外踝与跟腱之中央凹陷部腓骨短肌中
方书。3卷。日人甲贺通元撰于1720年。本书选常用方1500余首,分为57类。每方详考方剂原委,间录古今名医有关论述,阐发古人立方本旨,及治证、加减、煎法、汤使妙意,以知变通。收入《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
见《广西中草药》。为黄花倒水莲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经验方。见《新编中成药手册》。珍珠、牛黄、冰片、黄连、甘草、青黛。为细末,外用适量,吹敷患处。功能清热解毒。治咽喉肿痛,口腔糜烂,牙龈疼痛,鼻窦脓肿,耳内流脓,皮肤溃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