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十二禁

十二禁

针刺前后的禁忌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凡刺之禁:新内勿刺,新刺勿内;已醉勿刺,已刺勿醉;新怒勿刺,已刺勿怒;新劳勿刺,已刺勿劳;已饱勿刺,已刺勿饱;已饥勿刺,已刺勿饥;已渴勿刺,已刺勿渴;大惊、大恐,必定其气乃刺之;乘车来者,卧而休之,如食顷乃刺之;出行来者,坐而休之,如行十里顷乃刺之。凡此十二禁者,其脉乱气散,逆其营卫经气不次,因而刺之,……是谓伐身。”上述刺禁仅十一项,疑有脱文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芎苏饮

    ①《类证治裁》卷二方。人参、紫苏、半夏、茯苓、陈皮、甘草、枳壳、桔梗、川芎、柴胡、木香、葛根。加姜、枣,水煎服。治风寒暴嗽,鼻塞声重者。②经验方。见《简明中医内科学》(南京中医学院)。苏叶、柴胡各6克

  • 疯犬咬伤

    病名。见《卫生易简方》。即狂犬啮人。详该条。

  • 月水不绝

    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指经漏,详该条。

  • 汪继昌

    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伯期。婺源大畈(今属江西)人。世医出身。屡考科举不中,改学医术,在黄山白岳山一带行医。临证精于治痘,认为痘科无死证,治不好,是医生之过。著有《痘科秘诀》,已佚。

  • 二十六号豫象方

    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方。刘寄奴、荆芥、红花、茜草、牡丹皮、赤芍药各一钱,乌药五钱,香附三分,蒺藜八分。水煎服。治蛔结痧,痧毒入胃则吐蛔,或蛔结大肠则腹痛,不大便,或蛔从大便而出。

  • 毒药

    ①古代统称治病的药物为“毒药”。《素问·移精变气论》:“今世治病,毒药治其内,针石治其外。”《素问·藏气法时论》:“毒药攻邪,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……。”②现代指药性剧烈,有毒、副作用,能导致中毒的药

  • 无犯胃气

    治则之一。指治病不宜妄用攻伐、苦寒等药物戕伤胃气。人以胃气为本,“纳谷者昌,绝谷者亡。”胃气足则元气易复,胃气伤则病难复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伤寒,发热,经水适来,昼日明了,暮则谵语,

  • 鸬鹚瘟

    病名。又名大头瘟、虾蟆瘟。《医学正传·瘟疫》:“大头天行病,从颐颔肿热者者,又名鸬瘟。”《赤水玄珠·疫门》:“头面肿,俗名鸬鹚瘟、虾蟆瘟。”《证治汇补·咽喉章》:“有司天运气过亢,其年乡村染患相似者,

  • 肺疽

    病名。《圣济总录》作肺瘅。指饮酒伤胃吐血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二:“肺疽者,或饮酒之后,毒满闷吐之时,血从吐后出,或一合、半升、一升是也。”《医钞类编》卷七:“仲景云酒客咳者必致吐血,此因极饮过度所致

  • 选穴法

    指根据病情选取有效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。临床常用的有局部选穴、邻近选穴、远道选穴、循经选穴、辨证选穴等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