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噤口痧

噤口痧

痧证之一。《痧胀玉衡·噤口痧》:“默默不语,语亦无声,形如哑子。此乃痧气壅盛,热痰上升,阻逆气管,故咽喉闭塞而然。治宜先放其痧,审其肺肾脾三经之脉为要。然后推详余经之脉,则知病之所本矣。”方用三香散陈皮厚朴汤等,或陈香橼一枚煎汤微冷服。痧症宜先用刮痧、刺血法以泄痧毒。参见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甜疮

    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五:“甜疮生面上,不痒不痛,常有肥汁出,汁所溜处,随即成疮,亦生身上,小儿多患之。”由湿热蕴蒸皮肤所致。治宜清热利湿。内服黄连解毒汤化裁。外用三石散麻油调敷。相当于脓疱疮。

  • 阴缩入腹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验方新编》卷五。初生儿六七日后,阴囊收缩入腹,啼哭不止者,多系感受寒邪所致。治宜温经散寒。用硫磺、吴茱萸各五钱,为细末,研大蒜调涂脐下,再以蛇床子,微炒布包熨脐部。

  • 肉皂角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为肥皂荚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辛温解表

    指用辛温发散药物治疗风寒表证的治法。适用于恶寒重而发热较轻,全身痠痛,无汗的风寒表证。上半身浮肿较重的早期水肿证,兼有发热恶风的风湿骨痛及外感风寒诱发的哮喘症等均可酌情应用。常用药物有麻黄、桂枝、苏叶

  • 数欠

    证名。又称善欠。指经常打呵欠。《素问·宣明五气》:“五气所病,心为噫,肺为咳,肝为语,脾为吞,肾为欠为嚏。”《灵枢·口问》:“阳者主上,阴者主下。故阴气积于下,阳气未尽,阳引而上,阴引而下,阴阳相引,

  • 紫背天葵子

    出《医宗汇编》。即天葵子,详该条。

  • 多唾

    病证名。多由胃气虚寒,留饮不清致多唾,咯之不尽。宜温胃散寒健脾。可选用桂附理中汤、香砂六君子汤等加减。

  • 小方脉科

    即儿科。又名哑科。见《医学正传》。《太平圣惠方》:“襁褓至一岁,曰牙儿。二岁曰婴儿,三岁曰奶童,四岁曰奶腥,五岁曰孩儿,六岁曰小儿,以至十五岁,皆以小方脉治。”

  • 本元

    出《素问遗篇·刺法论》。即元气。详该条。

  • 坐碍

    见顾允若《妇科辑要》。指脐带绕颈造成的难产。详碍产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