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见《外台秘要》卷十六。即肝气盛。《灵枢·本神》:“肝气虚则恐,实则怒。”详肝气盛条。
间接灸之一。出《千金要方》。用炒过的细净食盐填至略高于脐孔,上置大艾炷施灸(如患者脐孔不是凹形者,可用湿面条围敷脐周,中纳食盐施灸),具有回阳固脱,温补下元的作用。适用于中风脱症,虚寒腹痛,霍乱(非真
见穴位磁疗法条。
心主持血和血液运行功能的概括。包括:①心主导全身的血液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论》:“诸血者,皆属于心。”②指心主血脉。详该条。
证名。指口唇与指甲泛现青紫的病色。《伤寒绪论》卷下:“唇甲青,色之青者为寒,赤者为热,以寒中于里,则血脉凝滞,不能荣行于外,所以唇爪青黑也。若热毒流入于里而为热厥,则唇甲亦青,但青中必带深紫,与阴寒之
某些疾病的病理产物或致病因素。不论因病生痰,或因痰致病,均与肺、脾二脏有关,有“脾为生痰之源,肺为贮痰之器”的说法。①指呼吸道分泌的病理产物。如热痰、寒痰、燥痰等。②指病因病证。如风痰、痰火、痰湿、痰
病证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指素有湿热郁结、复冒外寒所致的吐酸症。症见发热,呕吐酸水,甚则酸水浸渍胃脘,不胜苦楚,吐出酸水令牙关酸涩不能合,脉多带弦。属本热标寒之症,不宜骤进苦寒,而当辛散。脉弦数者,
病证名。小儿发热面赤,手足抽搐,两目上视,痰喘不已。诊其六脉俱伏,反无热象。治以疏风而热不除,豁痰而痰不消,定惊而惊益甚者,属痧胀。视其腿弯、肘弯有痧筋,用消毒三棱针刺之,紫黑毒血流出自愈(《痧胀玉衡
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莼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医学正传》。指汗出异常的症候。一般分自汗、盗汗两类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汗出一证,有自汗者,有盗汗者。”由于病情不同,汗证有阴汗、阳汗之分。并有战汗、狂汗、红汗、漏汗、阴盛格阳汗、亡阳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