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东北药用植物志》。为黄芩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出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。长于痘疮内的疔,其色紫黑,疔形坚实,随痘而出,多先见疔而后见痘形,生长较快。为热毒积于肌肉间,随痘而出所致。
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。为地羊鹊之别名,详该条。
三十六黄之一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五十五:“鸦黄者,十指青绿,舌上生黑点,唇口青黑,身如黄铜。”宜用治胆黄方及点烙法。参见黄疸有关条。
经外奇穴名。出《外台秘要·崔氏别录》,所述取穴法繁复。《针灸聚英》认为:“合太阳行背二行膈俞、胆俞四穴。”今多从之。主治痨瘵,咳嗽,喘息,虚弱羸瘦等。艾炷灸7~15壮。
病名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即肘关节脱臼。详手臂出臼条。
《圣济总录》卷四十五方。高良姜一两,炮附子、炮姜、炒胡椒各半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二十丸,生姜、橘皮煎汤或米饮送下,不拘时服。治脾脏冷气,腹内虚鸣。
病名。指痢疾之因劳累过度所致者。见《症因脉治·痢疾论》。多因生活无节,劳力过度,或饥饱不匀,负重远行,营伤卫损,血渗大肠所致。其症痢下纯血,或腰痰背楚,胁肋作痛,四肢倦怠,嗜睡减食。节劳稍缓,劳重即发
综合性医书。2卷。明·韩懋撰于1522年。上卷分绪论、六法兼施、脉诀、处方、家庭医案共五章;下卷列悬壶医案、药性裁成、方诀无隐、同类勿药计四章。韩氏发展了淳于意的医案程式,具体指出四诊对病症鉴别的重要
书名。6卷。清·陈念祖撰。刊于1803年。本书按王叔和编次的《伤寒论》原文,但删去了他认为是王氏所增补的平脉辨脉篇、伤寒序例、诸可与诸不可等篇。作者于《伤寒论》注本中推崇张隐庵、张令韶二家,并按其体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