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感吐血

外感吐血

病证名。指内有积热,而又外感风寒(或风热)所致的吐血。《症因脉治》卷二:“外感吐血之因,内有积热,诸经火盛,外有风寒,束其肌表,血络热甚,不得外越,妄行上冲。”因风热者,兼见发热头痛鼻干口燥,或有咳嗽脉象浮数。用桑杏汤加藕节茅根之类。因风寒者,兼见发热恶寒,头痛无汗。宜清疏营卫,表散风寒。用羌活冲和汤加减。若表邪已解,仍吐血发热,目痛不眠,为阳明邪热,宜用干葛石膏汤犀角地黄丸等方。亦有寒邪郁于经络者,详外寒失血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暑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①指专受暑邪而得疟者。《证治汇补·疟疾》:“暑疟者,其症大寒,大烦,大喘,大渴,静则多言,体若燔炭,汗出而散,单热微寒,宜清暑解表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疟疾源流》:“暑疟者,专受暑而得,

  • 钱乙

    【生卒】:约1032~1113【介绍】:北宋著名儿科学家。字仲阳。郓州(今山东东平)人。幼年是个孤儿,由姑母收养,成人后随姑父吕氏学医,由于刻苦钻研,重视临床实践,成为杰出的儿科医家。在山东一带颇享盛

  • 起废神丹

    《串雅内编》卷一方。①麦门冬八两,熟地黄一斤,玄参七钱,五味子一两。水煎,分三次服。治痿症,日久不愈。②熟地黄八两,玄参三两,五味子三钱,山茱萸四钱,牛膝一两。水煎,分二次服。治痿症,服上方见效后,改

  • 童痨

    病证名。吴道源《女科切要》:“室女经水既通,而至期复又不来者,面黄肌瘦,内热,是童痨。”参见室女经闭条。

  • 恶露不止

    出《肘后备急方》。即恶露不绝。详该条。

  • 牙龈

    组织器官名。又名牙断(音、义均同龈)、齿龈。指牙床上之肉。又分上龈、下龈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齿分上下断,上断属足阳明胃经,下断属手阳明大肠经。”《赤水玄珠》卷三:“齿者骨之余,肾之标寄于龈,养于气

  • 桂苓甘术汤

    即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,见该条。

  • 清热解暑

    用清热药结合解暑药治疗外感暑热的方法。临床表现头痛、身热、有汗、烦渴、小便黄赤,苔薄而黄,脉浮数等。常用药如鲜荷叶、扁豆花、青蒿、香薷、金银花、连翘、芦根、黄连等代表方如黄连香薷饮、新加香薷饮等。

  • 川军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大黄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听会

    经穴名。代号GB2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听呵、后关。属足少阳胆经。位于面部,当耳屏间切迹前方,下颌髁状突之后缘,张口有空处。布有耳大神经,面神经和颞浅动脉。主治耳鸣,耳聋,齿痛,口眼斜;以及中耳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