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外阴白色病变

外阴白色病变

病名。亦名女阴白色病变。外阴营养不良症。指女阴皮肤脱色变白,上皮角化萎缩或增厚粗糙,外阴搔痒,或伴有裂痛。属阴痒阴痛阴疮等证范畴。多因肝肾阴虚肝经湿热所致。若因肝肾不足,精亏血少,血虚化燥生风。症见外阴皮肤变白、干燥发痒、或兼皲裂、涩痛,带下量少。病理检查多为萎缩型。治宜滋阴养血润燥祛风止痒。方用当归饮子何首乌补骨脂女贞子旱莲草仙灵脾坤草;外用熏洗方:苦参、白藓皮、蛇床子红花大黄、补骨脂、何首乌、坤草、仙灵脾。若因肝经湿热下注,湿热侵入阴部。症见外阴剧痒,甚则痒痛,兼有溃疡、带下量多色黄、口苦、纳呆,病理检查多为增生型。治宜清热利湿、祛风止痒、兼以活血化瘀。方用萆薢渗湿汤(《疡科心得集》)加苦参、白癣皮。外用熏洗方:三棱莪术、苦参、白藓皮、蛇床子、何首乌、补骨脂、坤草、大黄、龙胆草黄柏茵陈。此二型均可用电热熏熥法外用治疗。方药同前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霜桑叶

    见《本草正义》。为桑叶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唐传那保

    见《陕甘宁青中草药选》。为藏茄之藏语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穿心毒

    病名。出《疡科心得集》卷中。即井疽。见该条。

  • 运针

    又称行针。指针刺得气后,以捻转提插等运动针体的方法,使针感得以保持或加强。运针的方法,可据病情需要采取持续运针法或间歇运针法。如需作长时间运针,尚可用针刺手法仪代替手工操作。

  • 壮火

    指过亢的、能耗损人体正气的火。《素问·阴阳应象大论》:“壮火食气,……壮火散气。”

  • 半产恶露不下

    病证名。半产即小产。指由于小产造成的恶露不下。参见产后恶露不下条。

  • 金运临酉

    运气术语。出《素问·六微旨大论》。乙为金运,酉为金的正位,中运金与岁支酉同气,故所指即乙酉年为岁会。参岁会条。

  • 十七号艮象方

    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内伤外感门》卷二十一。即丁香阿魏丸,见该条。

  • 紫淡灰心舌

    全舌淡紫,中央带灰或青黑,不燥不湿。为湿中生热,邪伤血分之候。宜犀角地黄汤清热凉血,并配入酒大黄轻泻(见《伤寒舌鉴》)。

  • 俞府

    经穴名。代号K12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少阴肾经。位于锁骨下缘,距胸正中线2寸处。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,并有乳房内动、静脉的前穿支通过。主治咳嗽,气喘,呕吐,不嗜食,胸痛等。斜刺0.3~0.5寸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