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干
参见十天干条。
参见十天干条。
见《格致余论》卷一。阳,指气、火。多指精血亏损、阴不济阳所产生的内火。朱丹溪认为饮食失节,嗜酒纵欲,伤戕过度,则阳热易亢,虚火妄动,故阳常有余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生。字汝衡。苏州府(治今江苏苏州)人,后迁金陵(今江苏南京)。初学儒,后习医,崇尚朱丹溪、李东垣学说,治病每多良效。
指偏嗜某种食味或食味过浓的不良习惯。《素问·五脏生成篇》:“是故多食咸,则脉凝泣而变色;多食苦,则皮槁而毛拔;多食辛,则筋急而爪枯;多食酸,则胝而唇揭;多食甘,则骨痛而发落。”
证名。见《温疫论》上卷。指服药后出现烦闷及头、身发痒等症。《伤寒绪论》烦热:“凡服药后,烦闷不安,头面发际遍身发痒者,谓之药烦,此胃虚不能胜药力也。与热姜汤徐徐呷之。药中宜加生姜以行胃气自安。”本证可
【介绍】:南北朝时期北魏医生。字文君。清河东武城(今北京市境内)人。擅长针灸。
方书名。又名《万氏家抄方》、《医学入门良方》。明·万表选集。6卷(另有4卷本)。刊于1609年。卷1~5分为中风、厥、脚气……等98类病证(包括临床各科),每类病证均以选录方剂为主,附述简要的病候;卷
指经常咳嗽的病人。出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》。详咳嗽条。
证名。见《类证治裁·阳痿附茎纵》。又称阴纵。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饮冷受寒所致的泄泻。《古今医彻·泄泻论》:“寒胜则洞泻而澄彻清冷。”《不知医必要·泄泻》:“洞泻一症,忽然大泻不止,或汗或喘,最为危候。多因夏月伏阴在内,虚寒人恣食寒凉蔬果所致。须连服大剂附子
病证名。惊风兼见腹痛,多由积食伤胃,郁热生痰,复感外风而引起。治宜驱风导痰。用四磨汤加蝉蜕、钩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