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乙神针

太乙神针

针灸书。1卷。撰人佚名。约成书于十八世纪中(清雍正年间)。又称太乙针。原是在药卷灸法的一种形式即雷(神)针的基础上调整了原来的处方而重新命名的,有其一定的疗效和特点。本书简要地介绍了这种疗法。首载太乙神针方,次为用针法人神禁忌、正面及背面穴道图及说明等。由于这种方法简便易行,故流传的各种刊本甚多,其中有不少改编本,增订穴位及歌赋而改易书名者。如《太乙针方》、《太乙神针灸法》、《太乙神针集解》等,内容大致相同。②药艾条之一种。首载于《太乙神针备急灸法合编》。所含药物,各家记载不一。近代处方为艾绒硫黄麝香、乳香、没药丁香松香桂枝雄黄白芷川芎杜仲枳壳皂角独活细辛、穿山甲等。制成后,长20厘米,直径1.7厘米,净重24克。使用时,点燃,用布七层裹之,按于应灸穴位或痛处。针热消失后即另换一支,以灸之局部温热为度。用以治疗风寒湿痹,痿弱无力,以及一般慢性虚寒病症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肺脏中风

    古病名。亦称肺中风。泛指风邪入中于肺发生的症候。《太平圣惠方·治肺脏中风诸方》:“肺主于气。气为卫,卫为阳。阳气行于表,荣华于皮肤。若卫气虚少,风邪相搏,则胸满短气,冒闷汗出,嘘吸颤掉,语声嘶塞,身体

  • 下针

    即进针。《难经·七十难》:“初下针沉之,至肝肾之部,得气引持之。”见进针条。

  • 巨刺

    古刺法名。九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巨刺者,左取右,右取左。”是指机体一侧有病,而于对侧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。《素问·缪刺论》指出,巨刺适于“邪客于经”的疾患,刺时“必中其经,非络脉也。”本法与缪刺二

  • 扫盆

    见《本草便读》。为轻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碎叶青花

    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秋鼠曲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灵兰秘典论篇

    《素问》篇名。灵兰,指灵台兰室,是黄帝藏书之所;秘典,即秘藏之典籍。本篇主要讨论十二脏腑的各种功能和脏器之间的相互关系,强调心神在整体中的主导作用,说明人体是一个有机统一体,所以又名“十二藏相使论”。

  • 下胞

    解剖名。见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一。即下睑。详该条。

  • 五棱子

    见《药材资料汇编》。为使君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面髎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,即承泣。见该条。

  • 临产寒战发热

    病证名。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:“妇人临产,忽然寒战,即时发热,由气血之虚,或初产畏惧,或脱衣受风,或冬月感寒,不必用解表,……可服芎归桂朴汤。”(当归、川芎、肉桂、厚朴、枳壳、红花、葵子、生芝麻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