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医院副使
金代医官职称。系仅次于提点、太医院使的官职,官阶从六品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金代医官职称。系仅次于提点、太医院使的官职,官阶从六品。参见太医院条。
同肺热。详该条。
见《红河中草药》。为小红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古人认为悬雍垂为音声之关。故《灵枢·忧恚无言》:“悬雍垂者,音声之关也。”
经穴名,代号LR7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属足厥阴肝经。位于小腿前内侧,胫骨内踝后下方,腓肠肌内侧头上部,阴陵泉穴后1寸处。另说“犊鼻下三寸”(《备急千金要方》);“犊鼻下一寸二分,向里横开寸半,下直中都
见《赤水玄珠》。为椒目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二。多生于唇、口及手掌指节间,初生一点红黄小皰,痒痛间作,左右肢体麻木,重则寒热交作,头晕眼花,心烦发躁,言语昏愦,此属心经毒火而成。治同疔疮。
经外奇穴别名。《中国针灸学》:“椎顶又名太祖。”江苏省中医学校《针灸学》作崇骨别名。
十剂之。或作泻剂。用苦泄通利药物组成,具有清除闭阻作用的方剂。《沈氏尊生书·要药分剂》:“徐之才曰:泄可去闭,葶苈、大黄之属是也。”“张从正曰:实则泄之,诸痛皆实,痛随利减,芒硝、大黄、牵牛、甘遂、巴
蒙药书。伊舍巴勒珠尔著于十八世纪。全书用藏、梵文对照编写。按石类、珍宝类、草药类对801种药物进行分类,并说明每种药物的产地、形态、性味、功能。对“三子”、“四凉”等药物作了解释。现存木刻本。
医论著作。清·王秉衡撰。刊于1808年。全书以随笔形式,采录医著有关内容,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予以发挥。书中论述六气致病、虚劳病证治、方剂分析、药性、望闻问切等专题,较浅近实用。其曾孙王士雄加有详细刊注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