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太阳病

太阳病

病名。《伤寒论六经病之一。太阳病包括经证腑证。多由外感风寒所致。经病包括太阳中风太阳伤寒,腑病包括太阳蓄水证和太阳蓄血证。《尚论篇》卷一:“太阳病之总脉总证,统中风伤寒为言也。太阳,膀胱经,乃六经之首,主皮肤而统营卫,所以为受病之始。”《伤寒指掌》卷一:“凡风寒初感,先入皮毛肌表,外症便有头痛项强,身痛,腰痛,骨节烦疼,发热,恶寒,此皆太阳经之见症。如无汗而脉浮紧,此营卫俱强而表实也,用麻黄汤以发表,使营卫之邪,从皮毛而出,则诸症自除矣;如脉浮而弱,汗自出者,此营强卫弱而表虚也,用桂枝汤解肌,使营卫和,而邪自解矣。”《伤寒医诀串解·太阳篇》:“太阳为寒水之经,主一身之表。何谓太阳经证?曰头痛、项强、发热、恶寒是也。……何谓太阳腑证?曰表邪不去,必入于里,膀胱为表中之里也,有蓄水、蓄血之辨。”详太阳中风、太阳伤寒、伤寒蓄水证伤寒蓄血证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耳后疮

    病名。出《鲍氏验方新编》卷一。即锐毒,见该条。

  • 壳槟榔

    见《药材学》。为枣槟榔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蛇舌癀

    ①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四叶草之别名。②见《闽南民间草药》。为白花蛇舌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
  • 肺风酒刺

    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三。即酒刺、粉刺。详各该条。

  • 经崩出痘

    病证名。指患经崩气血俱虚,而又继续发生痘疮。此时正不胜邪,宜用十全大补汤治之。若见痘色灰白平塌难发难胀者,则加熟附子一、二片,使里气充足,毒无停滞,服后饮食增进,痘形起胀者为顺,否则为逆。

  • 牛李根

    出《传信适用方》。为鼠李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崩砂

    肾疳五证之一。出《小儿药证直诀》。详牙疳条。

  • 洪天锡

    【生卒】:十八世纪中叶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吉人。鸳湖(今浙江嘉兴县南)人。对吴又可的《温疫论》一书加以注释而成《补注温疫论》(1784年刻行)。

  • 鼓花头

    五不女之一。《广嗣纪要·择配篇》:“鼓花头绷急似无孔。”即鼓。详该条。

  • 咳血

    证名。①又称嗽血。见《济生方》。指咳嗽有血。来自肺脏者。多因外感风热燥火,或木火刑金,阴虚火动,灼伤肺络所致。《医林绳墨·血论》:“从嗽而来于肺者为咳血。”《症因脉治·吐血咳血总论》:“咽中胃管呕出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