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奶癣

奶癣

病名。①为婴儿特有的一种湿疮。出《外科正宗》卷四。又名胎疮、胎癣乳癣。多为禀性不耐,风湿热蕴阻肌肤而成。多发于婴幼儿头面部,有时可延及其它部位。其症初起形如粟米,散在或密集,疹色红赤,搔起白屑,其形如癣。无流水,称干,偏于风热盛;皮肤起粟,瘙痒无度,破则流水,浸淫成片,甚则延及遍体,称湿,偏于湿热重。治疗:风热盛者宜清热祛风;湿热重者宜清热除湿。均可内服消风导赤汤加减或五宝散外治:干用润肌膏,湿用文蛤散。相当于婴儿湿疹。②女子乳晕湿疹,俗称奶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归来

    ①经穴名。代号ST29。出《针灸甲乙经》。别名溪穴。属足阳明胃经。位于腹部,脐下4寸,旁开2寸处(《针灸甲乙经》、《千金要方》)。一说“去腹中行当各三寸”(《针灸资生经》)。布有髂腹下神经,外侧有腹壁

  • 曲扎坚措

    【生卒】:1584~1635【介绍】:明代藏医学家,自幼习医。著有《医学论典长寿甘露》。

  • 十椎

    指第十胸椎。《素问·气穴论》:“背与心相控而痛,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,……。”王冰注:“当脊十椎下并无穴目,恐是七椎也。”后人多释为七椎至阳穴。

  • 全生指迷方

    方书名。又名《济世全生指迷方》。3卷。宋·王贶撰于12世纪初。明代以后原书失传。今本4卷,系编《四库全书》时自《永乐大典》辑出后改编而成。卷1为诊脉法;卷2~4为寒证、热证、风湿、疟疾、痹证、劳伤等2

  • 雷公药对

    是一部托名雷公的药物学著作。4卷(一作2卷)。作者不详。约成书于公元2世纪初。陶弘景认为本书在药物主治及品种方面较《神农本草经》有所补充。此外,还收载了一些新的药物,并论及药物的佐使相须。原书已佚。

  • 脉经钞

    见孙氏医学丛书条。

  • 气食泄

    病证名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一:“气食泄,腹痛下无休时,去如蟹渤者,气食交并而作泄也。”《世医得效方》治气痢泄如蟹渤,可用牛乳汤、异香散、木香匀气散等方。参见气泻、食泻条。

  • 丘哲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备急效验方》三卷,已佚。

  • 丫指毒

    病名。出《外科活人定本》卷二。即手丫发。见该条。

  • 无求子伤寒百问

    见类证活人书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