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小儿盗汗

小儿盗汗

病证名。《幼科类萃》:“盗汗者,谓睡而汗出也。”《小儿药证直诀》:“肌肉虚而睡中汗出也,用止汗散。”《幼科发挥》:“盗汗者,梦中自出,醒则干也,其病在肾,宜当归六黄汤加止汗散主之。”《婴童百问》:“小儿精气未盛,性体多热,若衣裘伤厚,过食热物,或犯时气大病之后,重亡津液阳气偏盛,水不胜火,腑脏积热,熏灼肌体,甚则销烁骨髓,是为骨热之病。久而不已,变成骨蒸,日晡发热,肌瘦颊赤口干,日夜潮热,夜有盗汗,五心烦热四肢困倦,饮食减少,瘥后余毒不解,生犀散主之。”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有夜睡中而汗自出者,名盗汗,此因阴虚所致,久不已者,令人羸瘠枯瘦,心气不足津液妄出故也,用茯神汤加黄苠,水姜烧枣、烧盐服。”又:“血虚内热者,当归六黄汤心经有热者,导赤散肝经虚热者,六味地黄丸血脱盗汗者,当归补血汤;肝经风热者,柴胡清肝散食积内热者,二陈、枳实、山栀;胃气虚热者,六君子汤浮麦散;血气俱虚者,人参养荣汤。”

猜你喜欢

  • 实中夹虚

    指实邪结聚的病夹有虚证,邪盛正虚。如臌胀病,症见腹胀满、二便不利、形体消瘦、面色萎黄、纳减、气短乏力、脉弦细等,为气血郁结的实证夹脾肾不足的虚象。

  • 肠痫

    病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五:“肠痫之为病,不动摇。”参痫条。

  • 蜣螂蛀

    病名。①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八。生于手指骨节。初起不红不热不痛,渐渐肿硬,形如蝉腹,又似蜣螂,故名。患指伸屈困难,日久方知木痛,渐至腐溃,脓水淋漓,疮口难敛。相当于指关节结核。初服六君子汤,益气除湿化

  • 患门

    经外奇穴名。见《医学入门》。位于背部。取穴时,先以绳量取足大趾端经足跟至腘横纹长度,然后此绳一端从鼻尖沿头正中线向后量至背脊,尽端作点标记;再从此点旁开以鼻柱底至口角端距离处。一说在第五胸椎突起两旁各

  • 类证活人书

    书名。宋·朱肱撰,刊于1108年。22卷(一作20卷)。初名《无求子伤寒百问》,又名《南阳活人书》。全书分四部分,分别论述伤寒各证以及一些杂病。卷1~11,以问答体例剖析伤寒的各种相类证候;卷12~1

  • 水旋复

    见《滇南本草》。为马尿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顺化

    运气学说术语,见《类经图翼》。指司天之气生在地的五运之气,由于司天之气在上,下生在地五运之气,为顺,与在地之五运上生司天之气的“小逆”相反,故称“顺化”。如甲子、甲午年,少阴君火司天,下生在地之土运,

  • 室女经闭胀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竹林女科证治》。指未婚女子由于气滞血瘀而致经闭,腹胀作痛者。治宜行气活血化瘀。方用膈下逐瘀汤、少腹逐瘀汤等。

  • 口干

    证名。出《灵枢·热病》。①即口渴症。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:“口燥咽干,此寻常渴,非三消证。”②指自觉口中干燥少津但不欲饮水之症。《景岳全书·传忠录》:“凡病人问其渴否,则曰口渴。问其欲汤水否,则曰不欲。

  • 肢节痛

    证名。指四肢关节疼痛。《灵枢·百病始生》:“六经不通四肢,则肢节痛,腰脊乃强。”多因风湿、痰饮、瘀血流滞经络,或因血虚不能养筋所致。《丹溪心法·附肢节痛》:“如肢节痛,须用羌活,去风湿亦宜用之。如肥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