胸中的阳气,亦即上焦阳气。《类证治裁·胸痹》:“胸痹……由胸中阳气不舒,浊阴得以上逆,而阻其宣降。”
书名。5卷。清·叶其蓁撰。刊于1724年。本书分调经、种子、胎前、临产、产后五门,系作者引录前人妇科著作,参以己见编成。叙述每种病证,首先编成歌诀,其次分析病证,介绍治法。惟书中杂有部分迷信论述。
病名。又名吹舌喉风。系因心血亏而火易动,肺气盈而水不升所致。症见喉风而面白,舌向上、或破或不破者(《咽喉经验秘传》)。治宜滋阴养血。可选用四物汤、归脾汤等加减。参见吹舌喉风、阴虚喉风条。
气功铭文。原刻于一十二面体角柱形玉佩上,约刻于公元前380年前后(即战国初期)。原拓片见《三代吉金文存》卷二十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气功的文字记述,共四十五字:“行气,深则蓄,蓄则伸,伸则下,下则定,
病证名。《张氏医通》卷八:“膏伤珠陷,谓珠觉低陷而不鲜绽也。非若青黄凸出诸漏之比。”“盖内有所亏,目失其养,源枯络伤,血液耗涩,精膏损涸之故。”(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)。泛指因目疾而引起的目内陷,参见该
喉科病名。多由风邪犯肺,肺气闭郁致喉内色暗红而出现白点者。《喉科种福》卷五:“喉内红色暗而不鲜,于暗红色中,现出白点,疼痛而痒。服广笔牛子汤(生地、牛子、元参、射干、连翘、花粉、甘草、僵蚕、浙贝)”加
见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条。
见《浙江民间常用草药》。为虎刺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又名产、产颓。包括产后子宫不收。静光轮应禅师考定《女科秘要》:“产物形如帕下垂,俗名呼作产门颓。”指产时用力,气虚下陷,产后子宫脱下。严重时可致阴道壁下垂及小便淋沥等。治宜补中益气。方用补中益气
《普济本事方》卷十方。厚朴(姜汁炙)、白术、天麻、硫黄各半两,全蝎(去毒)、防风、人参、肉桂各一分。为细末,酒浸、蒸饼为丸,芡实大,每服一丸,米汤送下。治小儿慢脾风,因吐利后虚困昏睡,欲生风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