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安仁
【介绍】:
宋代人。撰《守论纂要》10卷,佚。
【介绍】:
宋代人。撰《守论纂要》10卷,佚。
①见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为千日红之别名。②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龙船花之别名。③出《曲洧旧闻》。为紫薇花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自觉下腹部牵引不适,可兼见小便异常等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虚劳腰痛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者,八味肾气丸主之。”除肾气虚寒者外,湿浊瘀热蕴结下焦亦可导致。本症可见于尿路感染、慢性前
指脾虚引起内风的证候。多由吐泻或药饵损脾所致。主要表现为手足微有抽搐,伴肢体逆冷,口鼻气微,昏睡露睛等症。《张氏医通·诸风门》:“若体倦神昏不语,脉迟缓,四肢欠温者,脾虚生风也。”治宜温补脾胃为主,用
①见《民间常用草药汇编》。为瓜子金之别名。②见《分类草药性》。为垂盆草之别名。③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婆婆指甲菜之别名。④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螺厣草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通天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灵枢·刺节真邪》。又名偏风,亦称半身不遂。多由营卫俱虚,真气不能充于全身,邪气侵袭于半身偏虚之处所致。症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,或兼疼痛,久则患肢肌肉枯瘦,神志无异常变化。《灵枢·热病》:“偏
病名。指暑热或暑风袭肺所致的咳嗽。《类证治裁·咳嗽》:“暑嗽,暑热蒸嗽,及暑风袭入肺卫,寸脉大,喉痒口渴,俱宜微辛微凉,竹叶、蒌皮、杏仁、石膏、薄荷、香薷。暑兼湿,咳而痰稠,气阻溺涩,宜苦降淡渗,厚朴
见《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·外科》。为罗锅底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本事方》。为猪牙皂之简称,详该条。
较粗大的肌腱或韧带。《素问·气府论》:“项中大筋两傍各一。”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:“湿热不攘,大筋緛短,小筋弛长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