见《中药志》。为杜仲之别名,详该条。
六腑病候之一。膀胱主贮存津液,化气行水,与肾相为表里。其病有虚寒与实热之分。多因湿热蕴结或肾阳不足,气虚客寒,气化失司所致。临床表现以小便失常为主。《素问·标本病传论》:“膀胱病,小便闭。”《诸病源候
病名。见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即下疳。见该条。
病名。多由胆与三焦风热上冲所致。症见耳内肿痛,或耳外亦肿,头痛口紧难开,耳内出脓血,小便短赤。治宜清热解毒,消肿止痛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、仙方活命饮等加减。
出《药籢启秘》。为三仙丹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指夏季发生的化脓性疖肿。又名暑疡、暑令疡毒小疖。《外科启玄》卷七:“夏日受暑热而生,大者为毒,小者为疖。令人发热作胀而痛,别无七恶之证。宜清暑香茹饮,内加芩、连、大黄之类,治之而愈;外加敷贴之药
①六淫病邪中的寒、湿等。与风、暑、燥、火等阳邪相对而言,性质属阴,致病每阻滞气化活动,故名。②指侵犯阴经的邪气。
证候名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左手关后尺中阳实者,膀胱实也。病苦逆冷,胁下邪气相引痛。”“右手关后尺中阳实者,膀胱实也。病苦少腹满,腰痛。”
病名。耵,耳垢也。《仁斋直指方》:“人耳间有津液,轻则不能为害。若风热搏之,津液结纽或核塞耳。亦令暴聋,为之耵耳。”即今之耵聍栓塞。宜取出之,或滴耳油润后取出。
病名。指体虚患痢或痢久致虚的病证。有因气虚、血虚、房劳伤、痢久虚滑等不同。《医学入门》卷五:“虚痢困倦,谷食难化,腹微痛或大痛,并无努责。血虚淡红,通玄二八丹;日久,四物汤加升麻、香附、侧柏叶;房劳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