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急惊风

急惊风

病证名。出《太平圣惠方》。惊风的一种证型。急惊风形成的因素很多,有因偶然受外界的各种强烈刺激引起;有因心肝火盛,外感寒郁闭,不得宣泄所形成;也有由于饮食不节,脾胃停痰,郁而化热,以致痰热相蒸,窍道不通,发为抽搐。临床以发病急聚,且具有惊、风、痰、热四证为特征。明·丁凤《医方集宜》描述其典型症状及其形成机制为“急惊之症,其发猛恶,忽然牙关紧急,壮热涎潮,窜视反张,抽搦摇头,口中热气颊赤唇红,纹青脉数,小便涩黄,盖因内有积热,外受风寒,心受热而积惊,肝生风而发搐,以致痰涎壅塞,口噤无知……。”故心肝蓄热,脾肺停痰,风热壅闭,窍道不通为本证的主要病机。急惊发作,须急用重掐手法,掐人中印堂合谷涌泉,亦可针刺人中、合谷、内关牙关紧闭加承浆下关中冲,以三棱针速刺出血。同时用嚏惊散(生半夏皂角),吹鼻取嚏,并用开关散(蜈蚣僵蚕南星麝香、皂角)调以姜汁,或乌梅擦牙开关。随即灌服苏合香丸至宝丹,以助开窍醒神。再按惊、风、痰、热四证,以镇痉熄风,涤痰泄火为治,急则治标。但在痰火稍降,就应调其气血,否则每因过用寒凉,易成慢惊等证。临床上当抽搐缓解,则应用琥珀抱龙丸治之,以清热镇惊,并益气和中。若脾虚生痰者,则用清心涤痰汤(《医宗金鉴》:竹茹橘皮、半夏、茯苓枳实甘草、麦冬、枣仁人参菖蒲、南星、黄连)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鼻疳疮

    病名。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一十六。又名鼻疳、鼻疳蚀、鼻疮、鼻、疳鼻等。小儿多患。多因肺胃积热,或由风湿之气壅成内热所致。本症以鼻下两旁生疮,赤痒,或连唇生疮,渗液浸淫、糜烂为主,甚而波及鼻孔;间或伴有

  • 五盲恶候

    病证名。见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八。指因病而突然失明的严重证候。包括“疮豆盲、惊风盲、久渴盲、久痢盲、久泻盲。”为邪毒偏盛,肝肾精衰的危象。

  • 黑鱼

    见《日用本草》。即鳢鱼,详该条。

  • 湿水肿

    病证名。指湿邪引起的以下身为重的水肿。《医宗金鉴·幼科杂病心法要诀》:“下身肿者,腰脐两足皆肿也。病因脾经湿热所成。”宜急用利水化湿之剂,外敷贴脐法,内服沉香琥珀丸。

  • (眼)大角

    见《异授眼科》。即内眦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太阳之人

    “五态之人”的一种类型,出《灵枢·通天》。外貌特征是“其状轩轩储储,反身折腘。”性格特征是“居处于于,好言大事,无能而虚说,志发于四野,举措不顾是非,为事如常自用,事虽败而常无悔。”其体质特点是“多阳

  • 袁秦邮

    【介绍】:参见史以甲条。

  • 阴水

    病证名。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,多属虚证。因脾肺虚弱或肾经亏损等所致。渴,大便溏,小便少,不涩赤,此属阴水。”《医学入门·水肿》:“阴水多内因,……或肌饱劳役、房欲而见阴证。”《类证治裁·肿胀》:“因肺脾

  • 李子建

    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生平不详。研讨仲景之书八年,认为伤寒无恶证,而庸医往往误投药剂伤人,撰有《伤寒十劝》1卷。

  • 温六丸

    见《医学正传》卷二。即温清丸,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