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口角流涎,难以控制。《张氏医通》:“夫脾主涎,脾虚则不能收摄,多兼流涎。”参见脾风多涎、脾热多涎、脾冷涎多、脾虚多涎各条。
五疳之一。又名肥疳、食疳、奶疳。是疳疾中的最基本证候。由脾经蕴郁湿热所致。《古今医鉴》:“疳在脾,则面黄身热,腹胀肚大,好吃泥土,水谷不消,泄下酸臭,困睡,减食,消瘦。”有时吐泻,夹有蛔虫等。治以攻积
见广州部队卫生部《常用中草药手册》。为吉祥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叶氏眼科方》。指内眦。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于翰林医官院,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,官阶从七品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经穴名。出《医学入门》。即筋缩。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李中梓条。
见溪谷条。
证名。亦作口眼斜。《景岳全书·非风》:“口眼歪斜者,足阳明及肝胆经病。”详见口眼斜条。
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。为金樱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