惠民药局大使
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,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明代官名。为惠民药局所设之最高官吏,参见惠民药局条。
病名。①黄疸病两大类型之一。因阳黄日久转化,或因脾阳不振、寒湿内蕴、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所致。《景岳全书·黄疸》:“凡病黄疸而绝无阳证阳脉者,便是阴黄。”症见身目黄色晦暗,胃呆腹胀,神疲乏力,胁肋隐痛
病名。见《青囊真秘》卷一。痘疹余毒未尽,复受风邪,致眼中作痒,睑弦红赤溃烂,俗称痘风眼。治法:以祛风清热解毒为主,睑弦湿烂者,尚需除湿止痒,宜选服加减四物汤或除湿汤。外以内服药渣煎水薰洗,再点眼药精,
病名①出《中藏经》卷三。五丁之一,发于右鼻下,初如粟米,根赤头白,麻木或痛痒,使人憎寒头重,状若伤寒,不欲食,胸膈闷喘,治同疔疮。②出《外科启玄》卷二。肺疔之别名,见该条。
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二方。钟乳石、白石脂各六铢,通草十二铢,桔梗半两,硝石(一方用滑石)六铢。为粗末,水煎取汁,内硝石令烊化分服。治妇人缺乳。
病名。《郑氏女科家传秘方》:“产后小便撒黑,谓之交经。用提气补血治之。”
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。详十三指形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紫草茸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痢疾的一种类型。出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七十八。又名蛊痢。由于患者正气内亏,感染毒疠之气,邪与气血相搏,入于肠胃,毒气蕴积,值大肠虚者,则便痢血,其特点为排出物如鸡鸭肝片。由于毒气盛热,侵入脏腑,
经穴别名。出《循经考穴编》。即肩髃。见该条。
出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。即痘疮夹痧。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