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词。出汉·马王堆医书《天下至道谈》。即玉门或曰阴户。详该条。
手术器械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。自隋唐到后世,制烙的材料不断改进,由铁钉、铁篦、铁器发展到银烙匙、金烙铁。应用范围也由用切开排脓到瘤肿切除、止血。眼科烙的应用,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。《目科正宗》所用系由
经外奇穴名。《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》:“睛明在目内眥泪孔中。”《针灸经外奇穴图谱》称此为“内睛明”。并定位于眼内眥泪阜上。主治目赤红肿,视网膜出血,视神经萎缩,结膜炎等。沿眶内侧壁直刺0.5~1寸。勿捻
《杂病源流犀烛·脏腑门》卷一方。桑白皮、薄荷、桔梗、川芎、防风、黄芩、前胡、柴胡、苏叶、赤茯苓、枳壳、川贝母各八分,甘草一钱半,生姜三片,太枣二枚。水煎服。治血嗽,症见嗽而多唾瘀血,喉中有腥气,脉浮芤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伯期。婺源大畈(今属江西)人。世医出身。屡考科举不中,改学医术,在黄山白岳山一带行医。临证精于治痘,认为痘科无死证,治不好,是医生之过。著有《痘科秘诀》,已佚。
精气不足,指老年人而言。《素问·评热病论》:“巨阳引精者三日,中年者五日,不精者七日。”
《疫喉浅论》卷下方。玄参、黄连、生地黄、麦门冬、连翘、栀子、大黄(绞汁)、竹叶、黄芩、石膏。水煎,兑大黄汁服。治疫喉腐烂,痧艳,灼热口渴,脉实便秘等症。若神呆,加犀角;无汗,合清咽消毒饮服;兼痰热壅甚
【生卒】:十世纪【介绍】:五代医家。继唐·刘禹锡撰《传信方》之后,撰有《续传信方》十卷,佚。又撰有《婴孩方》10卷(见《宋史·艺文志》)。
书名。不分卷。徐大椿编释。书成于1759年。徐氏研究《伤寒论》不以六经分类,他认为:“方之治病有定,而病之变迁无定”,遂将《伤寒论》中113方分为桂枝汤、麻黄汤、葛根汤、柴胡汤、栀子汤、承气汤、泻心汤
痧证之一。①《痧胀玉衡·暗痧》:“心中闷闷不已,欲食不食,行坐如常,即饮温热,不见凶处,更无心腹腰背疼痛之苦,但渐渐憔悴,日甚一日,若不知治,亦成大害,此痧之慢而轻者也,放之即愈。亦有头痛发热,心中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