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新感温病

新感温病

四时中感受外邪,随感随发的温病。又称“外感温病”。明·汪石山曰:“有不因于伤寒而病渴者,此特春温之气,可名曰春温。如冬之伤寒、秋之伤湿,夏之中暑相同,此新感之温病也。”新感温病初起病邪在表,主要症状为发热重,恶寒轻,头痛口渴无汗或汗少,苔薄,舌红,脉浮数等,也可兼见颐肿,咳嗽、喉痛等。其传变过程与治则,正如《温热论》所述:“卫之后方言气,营之后方言血。在卫汗之可也,到气才可清气,入营犹可透热转气,……入血就恐耗血动血,直须凉血散血。”凡逆传心包等险症,也可发生。详温病等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中气下陷

    简称下陷。多指脾气虚引致组织弛缓不收、脏器脱垂一类病证。脾居中焦,其气主升,若饮食劳倦伤脾,或久病损脾,皆可致脾阳虚陷,升提失司。多见于脱肛、久泻、子宫脱垂及小儿囟陷等。治宜补中益气、升阳举陷。

  • 思噎

    五噎之一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否噎病诸候》。多见于思虑过多者。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卷十六:“思噎者,心悸动,喜忘,目视,此皆忧恚嗔怒,寒气上入胸膈所致也。”参见五噎、噎条。

  • 毛姑朵花

    见《东北植物药图志》。为白头翁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地牯牛草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甘露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人镜经续录

    见脏腑证治图说人镜经条。

  • 黄栌木

    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即黄栌,详该条。

  • 坎廓

   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。系用八卦命名者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即水廓。详该条。

  • 王末

    【介绍】:隋代小儿科医家。生平不详。撰有《小儿用药本草》二卷,《疗小儿杂方》十七卷,均佚。

  • 三十度

    即三十日。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:“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。”谓自始及终都是三十日有零。

  • 肝邪

    五脏病邪之一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肝,则两胁中痛,寒中,恶血在内,行善掣节,时脚肿。”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肝木受邪。民病两胁下少腹痛,目赤痛眦疡,耳无所闻。”又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急甚者,肝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