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旋耳疮

旋耳疮

病名。指发生耳廓根部的湿疮。见《医宗金鉴》卷六十五。又名月蚀疮,月镟疮。由于胆脾二经湿热上蒸,或耳道流脓延及外耳所致。初起在耳后折缝间皮肤潮红,久则黄水淋漓,湿烂作痒,搔破则津血水,甚者耳后折缝裂开,状如刀割,缠绵难愈。多见于小儿。治宜清热除湿,内服龙胆泻肝汤。外用穿粉散解毒麻油调搽。亦可用黄连、枯矾各等份研末敷之。即外耳湿疹

猜你喜欢

  • 老虎花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闹羊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痘疮失音

    病证名。多见于小儿。常因痧痘疮疹邪毒上蒸于肺,结于咽喉所致。症见咽喉肿痛,干涩,失声不语。治宜解毒祛邪。用粘子解毒汤加减。参见痘疮条。

  • 神珠将反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杂病》。指目珠偏斜一侧而不能转动者。“神珠将反者,谓目珠不正,虽欲转而不能转,乃风热攻脑,筋络牵急,弔偏神珠,是以不能运转”(《张氏医通》卷八)。相当于今之麻痹性斜视,参见目偏视

  • 勿听子俗解脉诀

    见王叔和脉诀条。

  • 驼经

    见元亨疗马集条。

  • 大肠虚

    即大肠气虚,多兼脾虚证候。症见久泻,完谷不化,粪便色淡不臭,肠鸣,脱肛等。治以健脾补气,辅以固涩。

  • 食亦

    古病名。一名食。其症多食而形体消瘦,由于肠胃和胆有燥热所致。《素问·气厥论》:“大肠移热于胃,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;胃移热于胆,亦曰食亦。”参见食条。本病可见于糖尿病、甲状腺机能亢进、肠道寄生虫病等。

  • 鹿角刺果

    见《贵阳民间药草》。为绛梨木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胎鸣

    病名。《明易妇产诸证医方》:“胎鸣即子啼也。”详子啼条。

  • 王渊

    【介绍】:见王朝弼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