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气亢疡之极而泛溢的脉象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四盛,且大且数,名曰溢阳,溢阳为外格。”参见外格条。
病名。指由瘀血而导致经闭不行。《金匮要略·妇人杂病脉证并治》:“妇人经水不利下,抵当汤主之。”参见经闭条。
病证名。即鼻衄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九:“衄发从……后秋至冬为阳明衄。”参见鼻衄条。
①外感之寒邪。因寒邪袭表,阳气不得宣通透泄,出现恶寒、发热、无汗、头痛、身痛、脉浮紧等症。②指体表阳气不足,形寒怕冷的证候。《素问·调经论》:“阳虚则外寒。”
病名。见王芳林《临床实用痔漏学》。指肛漏漏管通向脊骶骨者。症见分泌物如油脂,下位腰椎骨有痠困感。宜内服象牙化管丸并配合手术疗法,或用薰洗法以减轻症状。
病名。指痔因情绪刺激,起居不慎等因素而发者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……遇劳苦气怒酒色则发,发则肿胀、形若核桃,坚硬如石,俟气消毒散则平复如初、惟戒气怒,不须医治。”常见于单纯肛漏并发感染者。
①大关节。《灵枢·经脉》:“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。”②指、趾的第一节。
书名。一名《珍珠囊》。金·张元素撰。成书于12世纪左右。原书已佚,今仅存辑入《济生拔萃》一书的节录本。首载113种药物的阴阳、寒热、性能、主治、归经及宜忌。其次记述了君、臣、佐、使、通经(通经以为使)
《内经》诊法对体表部位的划分。《素问·脉要精微论》:“上附上,右外以候肺,内以候胸中;左外以候心,内以候膻中。”是对前臂内侧皮肤(尺肤)诊察部位的划分。上,指上段,即远端;“上附上”是对“中附上”而言
①见《江苏药材志》。为杜衡之别名。②出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为菥蓂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