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易寒易热

易寒易热

小儿病理特点之一。小儿肺娇胃弱,最易从口鼻感受病邪而患时行热病。故清·叶天士幼科要略》提出“六气之邪,皆从火化;饮食停留,郁蒸化热;惊恐内迫,五志动极皆阳”之说,以论证小儿“所患热病最多”。由于小儿具有“稚阴未长”的生理特点,因而病理上容易出现阴伤阳亢的证候;但是,小儿又具有“稚阳未充”的生理特点,身体的调节,适应机能也较脆弱。故易亢奋,也易衰竭,临床表现就有易寒易热的变化。参见易虚易实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战慄

    证名。指身体抖动并有怕冷感觉。多因暴感寒邪,或心火热甚,阳气被遏所致。可见于外感热病、疟疾、暴受寒冷、饮酒、恐惧时。《素问玄机原病式·六气为病》:“战慄,动摇,火之象也。阳动阴静,而水火相反,故厥逆禁

  • 清冷泉

    见清冷渊条。

  • 十二节刺

    即十二刺。见该条。

  • 开宝重定本草

    见开宝新详定本草条。

  • 烂眶眼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四。即目眶岁久赤烂。详该条。

  • 头临泣

    经穴名。代号GB15。《针灸甲乙经》名临泣;《圣济总录》名目临泣;《针灸资生经》名头临泣。属足少阳胆经。足太阳、足少阳、阳维之会。位于眉中直上入发际0.5寸,正视时与瞳孔相直;或于神庭穴与头维穴连线之

  • 劳倦恶寒

    恶寒证之一种。《证治汇补·恶寒章》:“劳倦恶寒,脉必缓弱,或气口虚大无力,兼见倦怠,手心独热。此劳倦过度,脾胃不足,卫阳下陷,宜补中益气汤,甚加桂、附以行参、芪之力。”参见恶寒、内伤恶寒条。

  • 十二经之海

    出《灵枢·海论》。见血海条。

  • 薅(hāo 蒿)田蔗

    见《本草纲目》。为茅莓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外感寒邪泻

    病名。见《症因脉治》卷四。指感受寒邪所致的泄泻。如寒邪直中三阴经者,症见恶寒身痛,不发热,口不渴,小便清白,腹中疼痛,泄下水谷,脉多沉迟,宜用理中汤、真武汤等方。若肠胃有热而寒邪外束,则泻而恶寒、发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