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湿流注

暑湿流注

流注病的一种。多因先受暑湿、继则寒邪外束于营卫肌肉之间,以致气血凝滞而成。局部为白色漫肿,微热疼痛;并伴有恶寒发热,胸闷食少,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。成脓后肿块增大,疼痛加剧。溃后流出黄稠或白粘脓液。脓尽收口,愈后往往他处又起。类似多发性脓肿。治宜解毒清暑化湿为主。方用六一散加佩兰藿香、地丁、黄芩栀子桃仁。早期外用如意金黄散(膏);若脓成则切开引流、按痈疽溃后治疗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痘疹玉髓图像

    参见痘疹四合全书条。

  • 尾骶骨伤

    病名。即骶椎和尾骨伤折。见《伤科补要》卷二。又名尻骨伤。由跌打、压撞所伤。局部肿胀、疼痛,压之加剧,行走、坐卧受限,尤其不能仰卧及翻身。治宜手法复位,予以固定。余治法参见背脊骨折条。

  • 足少阳经别

    十二经别之一。原称足少阳之正。《灵枢·经别》:“足少阳之正,绕髀入毛际,合于厥阴;别者入季胁之间,循胸里属胆,散之上肝,贯心,以上挟咽,出颐颔中,散于面,系目系,合少阳于外眥也。”从足少阳胆经分出,绕

  • 外踝疽

    病名。见《疡医准绳》卷四。即生于外踝处的附骨疽。又名脚拐毒、穿拐毒、鞋带痈。证同内踝疽,但因病位于三阳经,故宜内服内托羌活汤(《疡医准绳》:羌活、黄柏、防风、藁本、连翘、当归、肉桂、炙草、苍术、陈皮、

  • 王裕庆

    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字祉庭。湖南湘潭人。长于喉科,撰有《疟痢成方、白喉辨症合刻》(1882年)等书。

  • 产后发哕

    病证名。见《陈素庵妇科补解》。多因产后气血亏虚,胃气本虚,败血上冲入胃,血与水谷相搏,气不宣通所致。轻则呕吐,重则呃逆,甚或败血停留,硬胀作痛。属产后危重症。宜服安胃汤(苏木、红花、丁香、延胡、郁金、

  • 手少阳

    出《灵枢·经水》。即手少阳三焦经,见该条。

  • 目胞

    人体部位名。见《张氏医通》卷八。即眼睑。详该条。

  • 虚邪

    ①致病邪气的通称。因邪气乘虚而侵入,故名。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:“虚邪贼风,避之有时。”②五邪之一。某脏因母病及子而发病,即从母脏传来的邪气(见《难经·五十难》)。

  • 饮膳正要

    书名。3卷。元·忽思慧撰。刊于1330年。本书记述元代皇室贵族的饮食谱,但其卷3的部分也收载了食物本草的内容,分为米谷、兽、禽、鱼、果、菜和料物七类,约200种,分别介绍其性味和主治,并附绘图。此书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