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暑热证

暑热证

病证名。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。出叶天士幼科要略》。多见于三岁以下的小儿,临床以长期发热不退,口渴多饮,多尿,少汗等为主要症状。因其发病都在夏季,又无一般常见暑温病的发病规律,病程中无其他合并症发生,至秋凉后,发热及其他症状随之消退,故又名小儿夏季热。主要是由患儿平素体质较弱,不能适应外界酷热的气候环境,从而冒受暑气,熏蒸肺胃之经所致。肺受暑气,失其正常生理,故见发热,汗闭;暑气在内,耗伤胃津液,所以口渴而喜多饮;暑必伤气气虚下陷,不能化水为津液,遂致水液下趋,而为小便清长而多;汗与尿液,同属于阴,异物而同源,故汗闭则尿液多,尿多则津液伤,津伤则必多饮以解渴,此为暑渴症汗闭,发热,多饮,多尿的一般病机。治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主,用人参白虎汤,或王氏清暑清气汤;久病阴虚者,用六味地黄汤生脉散

猜你喜欢

  • 朝天一柱香

    见《贵州草药》。为金边兔耳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杂病证治准绳

    见证治准绳条。

  • 胎病风痰

    病证名。出《普济方》卷三百五十九。指小儿晕卧,动则作呕,吐泡沫粘液,言语不利,或发癫痫等症。由于儿在胎中,孕母恣食油腻煎炒,影响脾肺功能,产生风痰所致。宜用清热凉膈、消风化痰之剂。

  • 不时泪溢

    病证名。多因泪点外翻、泪点闭锁或泪道狭窄、阻塞等引起。症见单眼或双眼常有泪液存留,并不时溢出睑缘,流淌面颊。一般泪液清稀,泪下无热感,眼部不红不痛,属冷泪。详该条。

  • 经水愆期

    见《女科指掌·调经门》。即经行先后无定期。详该条。

  • 痘出不快

    病证名。出《古今医鉴》。痘疮初出见点,色淡红,疏稀不匀,此属毒伏于里。气弱不能全部托出,故欲出而不畅透。治宜补气托毒。用十宣散(《证治准绳》:黄芪、人参、当归、厚朴、桔梗、川芎、防风、甘草、白芷)。

  • 肺实嗽

    证名。指病邪盛实,肺气壅阻的咳嗽。《万病回春》卷四:“肺实嗽者,新嗽有邪也。桑皮、桔梗、杏仁、枳壳、苏叶主之。”《松崖医径》卷下:“肺实嗽喘,两寸脉洪而有力者,用葶苈桑白皮汤。”参见咳嗽、新咳、肺实咳

  • 阴阳俱溢

    溢,指脉来盈溢、洪盛。古代脉诊寸口(脉口)属阴,人迎属阳,若人迎与寸口脉俱洪盛如溢,示邪盛正衰,病进。《灵枢·终始》:“人迎与脉口俱盛三倍以上,命曰阴阳俱溢。”

  • 医断

    医论著作。1卷。日人鹤冲元逸编于1747年。编者汇集其师吉益东洞之说辑成此书。内容包括死生、元气、脉侯等37篇论述。现存日本1809年刻本及《皇汉医学丛书》本。

  • 崩砂疳口风

    病名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二十四。多由心脾之热内蕴,胃中腐气薰蒸所致。《咽喉经验秘传》:“舌下牙根上肿赤,口内作臖、作热,牙根渐烂;亦脱牙为患。”治宜清胃泻火、解毒。可选用三黄凉膈散、清胃散、导赤散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