枫苓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猪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猪苓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苏州本产药材》。为茺蔚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》。为竹叶椒之别名,详该条。
①见《上海常用中草药》。为马兰之别名。②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野菊之别名。③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蟛蜞菊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证名。即自觉下腹部牵引不适,可兼见小便异常等。《金匮要略·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》:“虚劳腰痛,少腹拘急,小便不利者,八味肾气丸主之。”除肾气虚寒者外,湿浊瘀热蕴结下焦亦可导致。本症可见于尿路感染、慢性前
见《日华子诸家本草》。为萆薢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,指小儿头发色黄不泽的病证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八:“足少阴为肾之经,其血气华于发,若血气不足,则不能润悦于发,故发黄也。”治宜滋肾养血,用二至丸合四物汤加制何首乌、菟丝子煎服。
病名。系有头疽生于腰部命门穴者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又名对脐发。多因火毒伤肾所致。证治见有头疽。
出明·薛铠《保婴撮要》。即胎热、胎寒、胎黄、胎肥的总称。详各条。
将全身或面部划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头、腰、足为身之三等;面部三等,以身前发际到印堂为上等,山根至准头为中等,人中至地阁为下等。《灵枢·师传》:“上下三等,脏安且良矣。”
五脏疟之一。《素问·刺疟篇》:“脾疟者,令人寒,腹中痛,热则肠中鸣,鸣已汗出,刺足太阴。”治宜小建中汤、橘皮散等。参见五脏疟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