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名。指淋症而见小便夹血者。《诸病源候论·淋病诸候》:“血淋者,是热淋之甚者,则尿血,谓之血淋。”《圣济总录·血淋》:“下焦受热,则气不宣通,故溲便癃闭而成淋也。热甚则搏于血脉,血得热则流行入于胞中,
证名。眼干燥滞涩或似异物入目般涩痛不适,称目涩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廿八:“目,肝之外候也。……上液之道,若悲哀内动腑脏,则液道开而泣下,其液竭者,则目涩;又风邪内乘其腑脏,外传于液道,亦令泣下而数欠,泣
病证名。出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等篇。指目眦生疮。参见眦赤烂条。
病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》卷四十九。属小儿丹毒之一。丹发赤斑如梅子,遍背腹或两腿上,痛如火烧。治宜泻黄散、凉隔散加减,外用消肿散或水调白及末涂之。
用升提的药物组成,具有补益升举中气作用的方剂。如因气虚而脱肛或子宫下垂,用补中益气汤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菟丝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五绝之一。见《金匮要略·杂疗方》。《诸病源候论·中恶病诸候》:“以绳物系颈自悬挂致死,呼为自缢。若觉早虽已死,徐徐捧下,其阴阳经络虽暴壅闭,而脏腑真气,故有未尽,所以犹可救疗,故有得活者。若见其悬挂,
指伤寒十二经证候。伤寒六经证候中各有足经和手经的证候。如初病头项痛,腰脊强,恶寒,属足太阳;发热面赤恶风,属手太阳;目疼、鼻干,不得卧、属足阳明;蒸热而渴,属手阳明;胸胁满痛,口苦,属足少阳;耳聋及痛
即太阳经病。亦称伤寒表证。详该条。
周天三百六十五度。《素问·六节脏象论》:“天度者,所以制日月之行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