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《海上集验方》。即胡桃仁,详该条。
推拿穴位名。出陈氏《小儿按摩经》。能利尿、通淋、清神、顺气、散结。①位于手背第四与第五掌骨小头之间。《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·掌背穴图》:“二人上马,在小指下里侧,对兑边是穴,治小便赤涩,清补肾水。
病证名。指痰积中脘所致的发热。《金匮翼·痰积发热》:“其脉弦滑,其证胸膈痞塞,背心疼痛。活人书所谓中脘有痰,令人憎寒发热,状类伤寒,但头不痛,项不强为异。”参见发热、痰症发热等条。
指口内有淡而无味的感觉。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七:“虚则口淡。”《景岳全书·口舌》:“凡大劳大泻大汗大病之后,皆能令人口淡无味,亦岂皆胃火使然耶。”《医学正传·口病》:“有口淡者,知胃热也。”有虚、实之别
古刺法名。五刺之一。《灵枢·官针》:“合谷刺(《黄帝内经太素》称合刺),左右鸡足,针于分肉之间,以取肌痹,此脾之应也。”是指在患部肌肉进针,而针向左右斜刺形如鸡爪的针刺方法。古人谓“肉之大会为谷”,本
病名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二十八:“腑脏有热,气乘于肝,冲发于目,热气结聚,故睛上生皰疮也。”类今之疱疹性眼炎。
即痘疮。详该条。
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风注候》:“注之言住也,言其连滞、停住也。风注之状,皮肤游易往来,痛无常处是也。由体虚受风邪,邪气客于荣卫,随气行游,故谓风注。”治用烫熨、针石、导引等法,或服白术散等方。参见
“五态之人”的一种类型。出《灵枢·通天》。其外貌特征为“委委然,随随然,颙颞然,愉愉然,然,豆豆然,众人皆曰君子。”性格特征为“居处安静,无为惧惧,无为欣欣,婉然从物,或不与争,与时变化,尊则谦之,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