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毫针

毫针

针具名。《灵枢·九针十二原》:“毫针,长三寸六分。”“尖如蚊虻喙。”又《九针论》云:“毫针取法于毫毛,长一寸六分。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。”现代的毫针,多用不锈钢制成,坚韧锋利,方便耐用。亦有用金、银或其他合金制成者。毫针的构造分针尖(针芒)、针身、针根、针柄、针尾五部分。为适应临床的需要,其针身长短和粗细各有不同的规格,针身长度有0.5寸(15mm),1寸(25mm),1.5寸(40mm),2寸(50mm),2.5寸(65mm),3寸(75mm),4寸(100mm),5寸(125mm),6寸(150mm)等几种;粗细直径有26号(0.4mm),28号(0.38mm),30号(0.32mm)和32号(0.28mm)等几种;临床以1.5~3.5寸长度和26~30号粗细的毫针为常用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秘制太和丸

    《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》方。制香附、制苍术、藿香、防风、前胡、苏叶、薄荷叶、厚朴、草果、姜半夏、乌药、陈皮、焦麦芽、砂壳、炒枳壳、焦山楂各四两,白蔻仁、木香、茯苓、川芎、羌活、白芷、甘草各三两。为细末

  • 脉诀汇编

    见脉诀汇编说统条。

  • 肺津不布

    指肺不能正常输布津气,出现喘咳等证的病机。肺接受由脾输送的精气,经本脏和心的作用而输布到全身。如肺受燥热熏灼则肺阴耗伤,津液输布失常,皮毛失于濡润;肺受寒束,则水津不行,停而成饮,均可聚液成痰,发生喘

  • 研经言

    医论著作。4卷。清·莫枚士撰于1856年。主要内容为研究《内经》、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、《神农本草经》的心得体会。着重于考证和析义,解释脉症含义,辨析古今病名,疑似病症的异同,提出相应治疗方法。并

  • 禽疽

    病名。出《刘涓子鬼遗方》卷一。多由时气风热所致。初起呈散在疹块,发于背。色紫红,如拳击状,脊背麻木,拘急不疼,神清脉和。服药得汗者顺;若神昏脉数,或微或代,发寒啮噤者逆。初宜仙方活命饮加羌活、独活。外

  • 产后瘀血流注

    出单养贤《胎产全书》。即产后流注。详该条。

  • 高瑞南

    【介绍】:见高濂条。

  • 马喉痹

    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。多由痰毒邪火薰蒸肺系,结于咽喉所致。症见喉间肿痛色红,呼吸、吞咽不利,痰涎壅盛,气促烦热,如“马喘”之状,甚或肿连腮颊。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:“马喉痹者,谓热毒之气,结于

  • 舌鉴

    见舌鉴辨正条。

  • 痘不灌浆

    痘疮由小小血泡,起胀渐大,变成水泡形,逐渐转成脓泡的症状为灌浆。灌浆时,根、窠要红润,脓浆要饱满,色如黄蜡,二便正常,饮食不减者为佳兆。痘不灌浆,明·徐春甫《痘疹泄秘》谓有二因:“一则气血不足;一则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