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气阴两虚

气阴两虚

又称气阴两伤。常见于热性病的过程中,如:①温热病耗津夺液,出现大汗、气促、烦渴、舌嫩红或干绛、脉散大或细数,有虚脱倾向者。②温热病后期及内伤杂病真阴亏损,元气大伤,出现神疲形怠、少气懒言、口干咽燥、低热或潮热,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舌红苔少、脉虚大或虚数者。③温热病,邪恋气分,汗出不彻,久而伤及气液,出现白,其色枯白不亮者。此外,亦可见于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头运眼花

    证名。或作头晕眼花。指身体有飘忽不定、眼花缭乱的感觉。《景岳全书·杂证谟》:“但忽运而忽止者,人皆谓之头运眼花。”详眩晕条。

  • 七怪脉

    亦称七死脉。危重病出现的特殊脉象。即釜沸脉、鱼翔脉、弹石脉、解索脉、屋漏脉、虾游脉、雀啄脉七种。详各条。

  • 安眠1

    经外奇穴名。位于翳风与翳明两穴连线之中点处。主治失眠,偏头痛,精神分裂症等。直刺1~1.5寸。

  • 医史

    医家传记著作。10卷。明·李濂约纂于1513年。本书收辑春秋战国至明代68位医家传记。所据资料,系辑自史志、诸家文集。史志、文集不载之著名医家,则予补传。编辑严谨,所收医家,“皆方术醇正者”,而“绝无

  • 妊娠卒心痛

    病证名。《经效产宝》:“治妊娠卒心痛,气欲绝,川芎、当归、茯苓、厚朴。”参见妊娠心痛条。

  • 太医署丞

    隋、唐时期医官职称。其职位仅在太医署令之下,协助太医署令掌管太医署工作,共2人,官阶从八品下。

  • 黄肿

    出《丹溪心法》。即钩虫病。详该条。

  • 周僖

    【介绍】:见周祐条。

  • 锐中

    经穴别名。出《针灸聚英》。即神门。见该条。

  • 蛇腹疔

    病名。指疔之一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,又名鱼肚疽、鱼肚毒、鱼肚疔、鳅肚疔、中节疔。指生于手指中节掌面之疔,肿如鱼肚,色赤疼痛。治法见指疔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