伤寒著作。清舒诏(驰远)撰。作者提示伤寒六经病证的主证及治法。后附医案二则。现存多种刊本。
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编著。分上、下两篇,上篇介绍温病学说、温病与温疫、新感与伏邪以及辨证和治法;下篇列述春温、风温、暑温等多种温病的病因、症状、诊断和治法。全书收集资料较广泛,归纳亦较系统,主要用于教学
【介绍】:隋代僧人、医学家。号文梅。广陵(今江苏扬州)人。善疗瘴疠,运用单方治疗杂病,取得很好的效果。撰有《梅师方》(《本草纲目》作《梅师集验方》),宋、明医家著作多所引用。
病名。指因阳气不足,寒气留于皮肤而出现的全身肿胀。《灵枢·水胀》:“肤胀者,寒气客于皮肤之间,然不坚,腹大,身尽肿,皮厚,按其腹窅而不起,腹色不变,此其候也。”《医醇賸义》以此症由于宗气失守,虚气无归
病名。即疠风。亦称大风恶疾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三。《医学衷中参西录》谓治癞证,蛇退一味在所必需,以其既善解毒(以毒攻毒),又善祛风,且有以皮达皮之妙。详疠风条。
病名。指婴儿在尿布遮盖部的局限性皮炎。出《外科启玄》卷八。常因婴儿下身不当的洗涤以及湿尿布过久浸渍,湿热之气蕴积肌表所致。临症好发于婴儿尿布遮盖部如下腹、肌内侧、会阴及臀部等处。初起患处为大片红斑,边
病证名。见《中国医学大辞典》。《张氏医通·诸血门》:“劳心太过,吐血不止,归脾汤去木香加门冬、阿胶。”如心火旺盛,可用米莲散(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诸血源流》)。参见吐血、内伤吐血条。
见《陆川本草》。为锦地罗之别名,详该条。
针灸丛书。6卷。明·吴昆撰。刊于1618年。卷1《神照集》,论经脉流注经穴及奇穴;卷2《开蒙集》,载《窦太师标幽赋》(吴注)、八法针方(八穴)、五门针方(十二经井、荥、俞、经、合),及十二经补母泻子法
病证名。见《世医得效方》卷16。主因肝脏积热而起,亦有兼受风邪者。症见眼目“赤肿疼痛,怕日羞明,泪溢难开,忽生翳膜,初患一目,渐及两眼”(《杂病源流犀烛》卷22)。治法:肝热重者,宜清热泻肝,用洗肝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