证名。指麻风病重症的五种表现。见《疠疡机要》卷上。又名五不治。即皮死麻木不仁,肉死针刺不痛,血死溃烂无脓,筋死指脱,骨死鼻柱坏。
病证名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》。妊娠晚期,胎体渐长,气机失畅所致。症见脚部浮肿,皮肤色苍粗厚,无其它不适,休息后即消失者,一般产后可自愈。若孕后气血虚弱,下元不足,湿气下注而不痛者,宜顺气养血汤(曾鼎
指脏与腑之间的互相联系和影响。人体脏与腑的配合,体现了阴阳、表里相输相应的关系。脏的经脉连于腑,腑的经脉络于脏,彼此经气相通,互相作用;脏行气于腑,腑输精于脏,病变时又互相影响,互相传变。《灵枢·本脏
出《伤寒论》。即黄柏,详该条。
胃的功能之一。指接受和容纳水谷。这种功能,主要靠胃气的作用。胃气虚则饥不受谷食,胃气逆则呕吐,食入反出。《灵枢·玉版》:“人之所受气者,谷也;谷之所注者,胃也。胃者,水谷气血之海也。”《景岳全书·饮食
【介绍】:清代医家。浙江绍兴人,世居杨汎桥。曾从王馥原学医,对温暑时症、虚劳及妇女经带,颇有心得经验,为当地名医,病人求治者甚多。平生推崇叶天士《临证指南》及程氏《医学心悟》二书。其医案后由曹炳章集成
病证名。①指眩晕由风邪入脑,或挟痰水逆上所致者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二十二:“夫风头旋者,良由体虚,风邪乘于阳脉,诸阳之经,皆上注于头面,风邪随入于脑,遂成头旋。亦因痰水在于胸膈之上,犯大寒,使阳气不行,
书名。4卷(或作5卷)。清·吴瑭撰。包括温病、伤寒、杂病、妇儿科医案,作者尤擅长于温病,能从医案的辨证治疗中示读者以规矩与治法。书中颇多连续治疗较完整的病案,记录详明,有利于读者领会病理治法的终始变迁
病名。《妇科玉尺》:“或血气既亏,为风冷所搏,则不能温于肌肤,使人虚羸憔悴,饮食不消;又或风邪两感于肺,肺受微寒,喘嗽口干头昏,百节痛;又或风邪侵于营卫,流于脏腑,寒热如疟,盗汗,背膊烦闷,四肢沉重,
《串雅内编》卷三方。又名遇仙丹。白牵牛子(半生,半炒,研取头末)四两五钱,槟榔一两,茵陈、莪术(醋煮),三棱(醋炙)、皂角(炙,去皮)各五钱。为细末,醋糊为丸,绿豆大,成人每服三钱,黎明冷茶水送下,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