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淋沥

淋沥

证名。①淋病主症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诸淋候》:“肾虚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,数而且涩,则淋沥不宣,故谓之为淋。”《赤水玄珠》卷十五:“淋淋沥沥,点滴而出,或涩而疼,一日数十次或百次,俗名淋病者是也。”详淋、五淋条。②指排尿困难,点滴不畅的症状。见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·遗尿失禁证治》。《医阶辨证》:“小便难小水点滴而难出,茎中却不痛;小便淋沥,小水点滴而淋沥或痛。”多因心肾气虚,神志不守,下焦气化不利所致。常见于癃闭等疾患之虚者。参见癃闭条。③指精浊从窍端淋沥不断的症状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五淋二浊源流》:“浊病之源,大抵由精败而腐者居半。……窍端时有秽物,如米泔、如粉糊、如疮脓,如目眵,淋沥不断,与便溺毫不相混,故曰是精病,非溺病也。”参浊、精浊条。本证可见于下尿路感染、结石、前列腺炎、前列腺肥大等疾患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涩疙瘩

    见《陕西中草药》。为红景天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矾郁丸

    即白金丸,见该条。

  • 小托盘

    见《中药材手册》。为覆盆子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五苦六辛

    指五脏宜用苦剂,六府宜用辛剂。《儒门事亲》卷十四:“……五苦者,五脏为里属阴,宜用苦剂,谓酸苦涌泄为阴;六府为表属阳,宜用辛剂,谓辛甘发散为阳,此其义也。”联系临床实际,这种说法有一定指导意义。

  • 药虱药

    见《河南中药手册》。为百部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番海棠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龙船花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刘三点脉诀

    见脉诀条。

  • 清暑益元散

    ①《症因脉治》卷四方。香薷、鲜藿香。以水煎汤调六一散。治热霍乱,湿热所胜,心腹绞痛,上吐下泻,烦闷扰乱,昏不知人。②见《症因脉治》卷二。即四味香薷饮第一方,见四味香薷饮条。

  • 生化六和汤

    《傅青主女科·产后编》卷七方。川芎二钱,当归四钱,炮姜、炙甘草、陈皮、藿香各四分,砂仁六分,茯苓一钱,生姜三片。水煎服。治产后血块痛未除而患霍乱者。

  • 横刺

    针刺角度之一,亦称沿皮刺,平刺。指进针时,针体和穴位皮肤呈15°角左右刺入的刺法。主要用于肌肉浅薄,下有骨骼处的穴位。在透穴时亦常应用。横刺的方向,应视具体穴位或补泻要求而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