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指儿生下一个月后,忽然乳不下咽,肚硬如石,腹壁色红如朱,撮口而哭,手足口气俱冷的病证。古人认为是因断肠,结扎不紧,为风邪所乘而成。治以祛风散寒为主。用乌梅散(《证治准绳》
病名。即佛顶疽。见顶门痈条。
病证名。出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。小儿暑令季节,上吐下泻,多由乳食不洁,损伤肠胃;也有由外感暑湿或寒湿之邪,阻滞中焦,胃失和降,脾失运化,清浊相混而成。因乳食所伤而致者,宜消食异滞,调和胃肠,用保和丸;因
病名。《喉科心法》:“不分上下内外俱生,初起牙匡肉红肿,齿痛彻心者,发于外者轻,发于内者重,由肾火胃热薰蒸而成。”治宜泻火解毒,消肿。可选用清胃散、知柏地黄汤、泻心汤等加减。
见《安徽中草药》。为合掌消之别名。详该条。
【生卒】:十世纪【介绍】:宋代医家。初为道士,通晓医药,为人治病多有显效,曾与刘翰共同治愈宋太宗病。973年(开宝六年)奉命与尚药奉御刘翰、翰林医官翟煦、陈昭遇等九人同校本草,新增药品百余种,马志均一
小儿体质特点之一。出张锡纯《医学衷中参西录(合订本)医话·小儿痉病治法》。少阳,如阳之初生少而未壮之势,与稚阳之义略同。参见稚阳稚阴、稚阳之体条。
病证名。指痰火上扰所致的头痛。见《证治汇补·头痛》。《医钞类编·头痛门》:“因痰火者,痰生热,热生风故也。痰火上升,壅于气道,兼乎风化,则自然有声。轻如蝉鸣,重如雷声。”证见头痛脑鸣,或偏侧头痛,胸脘
出《新修本草》。即荜拨,详该条。
指因灸而灼伤局部所形成的疮。见《金匮要略》。《明堂灸经》曰:“凡着艾得疮发,所患即差;不得疮发,其疾不愈。”灸疮形成后,应保持清洁,勤换膏药,防止感染,一般经6~8周后灸疮自行愈合脱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