外感风热之邪,或风寒郁而化热,致肺气宣降失常,证见恶寒发热,咳嗽,咯痰黄稠,不易咳出,舌红脉浮数;或兼见咽喉疼痛,鼻流浊涕,口干欲饮等症;重症可见气喘鼻煽,烦躁不安等。治宜疏风泄热,辛凉解表。
出《药性类明》。即栝楼子,详该条。
见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。为红管药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证名。见《太平圣惠方》卷八十二。指小儿壮热惊厥而啼,为热邪炽盛上窜于心,灼伤阴液而成。临床常兼有面黄颊赤,神志恍惚不宁。治宜清热安神。用钩藤散。
见《江西草药》。为蛇葡萄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广西本草选编》。为广防己之别名,详该条。
指张仲景以后的医家所制的方剂。它在经方的基础上有很大的发展,补充和加强了前人所未备而又有临床疗效的方剂。
指膀胱。膀胱是贮藏水液的器官,故称。《灵枢·本输》:“肾合膀胱,膀胱者,津液之腑也。”
五脏病邪之一。《灵枢·五邪》:“邪在肝,则两胁中痛,寒中,恶血在内,行善掣节,时脚肿。”《素问·气交变大论》:“肝木受邪。民病两胁下少腹痛,目赤痛眦疡,耳无所闻。”又《难经·十难》:“心脉急甚者,肝邪
《痧胀玉衡》卷下方。又名三十六号益象方。桃仁(去皮尖)、红花、苏木各一钱,青皮八分,乌药四分,独活六分,白蒺藜(去刺,捣末)一钱二分。水煎服。治痧症血结不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