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

中药炮制法之一。把药材与液体辅料同炒,使辅料渗入药材之内,故又称合炒。按辅料的不同,可分下述几种:①酒炙。有两法:一是先将药材与酒拌匀,再加热炒至微黄;二是先将药材炒至微黄,再把酒洒入,略炒片时。如炙制当归、川连等。②醋炙。用米醋炙如上法。如炙制香附子、三棱等。③盐炙。先将盐加水适量溶化,再与药材同炒。如炙制橘核、黄柏等。④姜炙。先将姜捣烂取汁,再与药材同炒。如姜制竹茹等。⑤蜜炙。将药材与蜂蜜拌匀,再加热同炒。如炙制甘草、枇杷叶等。⑥米泔水炙。用米泔水浸后再炒。如炙制苍术等。⑦羊脂炙。也叫酥炙。取羊脂与药材同炒。如炙制淫羊藿等。⑧童便炙。取药材与童子小便同炒,如炙制香附子等。⑨鳖血炙。先将鳖血加少量清水与药材同拌匀后,放置一时许,在锅中炒至变色即可。如鳖血炙柴胡等。⑩矾炙。先将矾加水溶化,洒入炒热的药材中,炒至干燥为度。如炙制郁金等。⑾药汁炙。取药汁与药材同炒。如甘草汁炙吴茱萸等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修事指南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张撰。撰年不详。首为炮炙论,总论制药之法;其次分论232种药物的炮炙方法。主要参考雷敩以后各家本草著作及有关资料编成。1928年以后,本书又先后被改名为《制药指南》或《国医制药学》印行

  • 塘莺薳

    见《生草药性备要》。为金樱叶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本草述

    药物学著作。32卷。清·刘若金撰。刊于1700年。作者依《本草纲目》的分类次序,编集691种药物,分为水、火、土、金等30部。每种药物精选各家学说,删去浮词及迷信部分重新编纂而成。书中根据前人论述,以

  • 出针法

    指将针从刺入的穴位内拔出的方法。一般是左手持消毒干棉球按于针旁皮肤上,以右手轻转针体,缓慢外提,逐步退出。避免快速猛抽,以防出血和遗留疼痛。如出现弯针或折针者,处理方法见各该条。

  • 伤寒摘锦

    书名。全称《万氏家传伤寒摘锦》。2卷。明·万全编撰。本书重点选摘《伤寒论》中有关六经脉证治法,并记述了伤寒两感、差后劳复、阴阳易、痓湿暍、霍乱等脉证治法,兼述温病、时行疫病。后收入《万密斋医学全书》中

  • 金疮痉

    病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》卷三十六。即破伤风。详该条。

  • 经水不调

    见《圣济总录》卷一百五十一。即月经不调。详该条。

  • 脾寒

    ①证候名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治脾寒饮食不消,劳倦气胀,噫满,忧恚不乐,槟榔散方。”②同脾阳虚的病机。详该条。

  • 伤寒兼证析义

    书名。1卷。清·张倬撰。本书所称伤寒兼证,不拘于六经病兼证范畴,包括伤寒兼杂病的多种情况。作者分析了中风、虚劳、内伤、宿食、头风、泻利、胎产等17种兼伤寒的病证,以问答方式,阐述这些伤寒兼证的病因、病

  • 呕吐之古称。《灵枢·邪气藏府病形》:“洞者,食不化,下嗌还出。”《类经·脉色类》:“肾亏则命门气衰,下焦不化,下不化则复而上出,故病为洞而食入还出也。”详呕吐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