熄风法之一。治疗肝风内动偏于血虚的方法。热性病后期耗伤阴血,出现唇焦舌燥、筋脉拘急、手足蠕动,或头目眩晕、脉细数等症,用生地、白芍、天冬、鸡子黄、龟板、鳖甲、牡蛎、钩藤等药。
病证名。小儿感受风邪,四肢缓纵,不能随意运动。《太平圣惠方》第八十三卷:“小儿中风不随者,因风邪中于肢节,客于筋脉。若风挟寒气者,即拘急挛痛;若挟于热者,则缓纵不随。”宜分辨寒热,以疏风通络为治。
【介绍】:明代医家。字文垣,号东宿,又号生生子。休宁县(今安徽休宁)人。生活于嘉靖、万历年间(1522~1619年),曾学医于汪机的弟子黄古潭,后又到江、浙等地求师。经长期钻研,择善而从,在医理上如对
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蒴藋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江苏省植物药材志》。为拳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见《湖南药物志》。为鹿茸草之别名,详该条。
病名。见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六。又名肾游风、腿游风。因肾火内蕴,外受风邪,郁蒸肌肤而成。多发于腿胫。症见皮色红肿,形如云片,游走灼痛。治宜疏风清热,泻火解毒。内服双解通圣散或黄连解毒汤。外敷金黄散或用豆
即乳滞、食积的治疗方法。见《幼科类萃》。详调小儿脾胃条。
出《伤寒论·辨少阴病脉证并治》。病程中原见微细欲绝之脉,突然跳动显露。多属病情危笃,阴阳离决之候。
渴证之一。①因失血所致的口渴症。《证治要诀·拾遗门》:“诸失血及产妇蓐中渴者,名曰血渴,宜求益血之剂。”可用四物汤、十全大补汤等方。②泛指劳伤元气及失血所致的口渴症。《不居集》卷二十五:“内伤劳役,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