痰饮之一。①指狭义的痰饮。《诸病源候论·痰饮诸病候》:“流饮者,由饮水多,水流走于肠胃之间,漉漉有声,谓之流饮。”参见痰饮条。②指痰饮流注无定者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痰饮源流》:“流饮,饮水流行,遍体俱注
证名。又名齿衄、牙宣。《诸病源候论·牙齿病诸候》:“手阳明之支脉,入于齿。头面有风,而阳明脉虚,风挟热乘虚入齿断,搏于血,故血出也。”详见齿衄条。
五郁之一。指肺气郁闭之症。出《素问·六元正纪大论》。《证治汇补·郁症》:“癃闭、气喘、胀满、不眠,皆金郁也。治宜泄之。泄者渗泄而利小便,疏通其气也。”可用泄郁汤、和金汤、善泄汤等方。参见五郁、郁证条。
即伐木丸,见该条。
经穴别名。出《备急千金要方》。即风府,见该条。
【介绍】:见胡文涣条。
又称食肉则遗。复,即复发。指某些急性热病恢复期,消化机能低下,如恣食腥荤肥腻,往往使病邪留滞,病情反复,尤以小儿为甚。《素问·热论》:“病热少愈,食肉则复,多食则遗,此其禁也。”
病证名。见《保婴易知录》。指眼皮外翻,如以舌舐唇之状。治以熟石膏、栀子仁、生甘草、防风(酒拌微炒)、豨莶草(酒蒸晒干),研末,煎汤口服或外用洗疮。
《辨证录》卷十方。生甘草、大黄、金银花各一两。水煎服。治钩吻中毒。
证名。指肺痈病症所出现的气喘。见《杂病源流犀烛·咳嗽哮喘源流》。其喘必兼口燥、胸中隐痛、咳唾腥臭脓痰及高热等症。多因邪火热毒挟痰瘀壅阻于肺所致。治宜保金化毒为主,如桔梗汤加防风、橘红、银花、麦冬或千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