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甘中黄

猜你喜欢

  • 小儿肾病证治

   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。肾属水,乃天一真精之所生。《育婴家秘》:“人之有肾,犹木之有根。其脉在尺,肾之虚实,以尺候之。命门在肾之间,为元气聚会之处,儿之强弱寿夭,尤系于斯。”肾主骨,肾虚者,骨髓不满,儿必

  • 舌膜

    病证名。多因小儿胎中感受热毒,蕴于脾胃,熏蒸于上焦所致。《疡医大全》卷十五:“初生小儿舌上白膜裹住。”治法刮去舌上白膜,以白矾少许擦之。内服三黄汤加减。

  • 风湿腰痛

    病证名。见《诸病源候论·腰背病诸候》。多因风湿乘袭,留滞经络所致。症见腰背重痛,转侧不利;或见发热恶寒,自汗身重;或见浮肿,脉多浮涩。治宜祛风化湿。可用羌活败毒散、独活秦艽汤、五加皮汤等方。本证可见于

  • 鱢嗽

    病名。鱢音骚,臭也。指肺受外邪所致的咳嗽。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四:“备急五嗽圆,治五种咳嗽。一曰上气嗽,二曰饮嗽,三曰鱢嗽,四曰冷嗽,五曰邪嗽,皆有肺受风寒,气不宣通所致。”亦指传染性咳嗽。《不居集

  • 退翳丸

    《增补万病回春》卷五方。当归、川芎、白蒺藜、菊花、羌活、密蒙花、蔓荆子、荆芥各一两,地骨皮、川椒各七钱,菊花、蝉蜕、天花粉、楮实子、黄连、甘草各三钱,木贼(童便浸)二两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每服一钱。有

  • 冷痧

    痧证之一。《痧症度针》卷上:“阴痧,俗称冷痧。人当夏月乘凉于深堂广厦之中,消暑于冰雪瓜桃之类,遂致遏郁清阳,阴寒内沍,伤脾败胃,凝结成痧者有之;又或寒凉败脾,食痰内滞,或夜凉失被,触犯外邪;又如暑天行

  • 心下支结

    证名。指膈上自觉有物梗阻而烦闷不舒。可见于外感和杂病的多种疾病。《伤寒论·辨太阳病脉证并治》:“伤寒六七日,发热,微恶寒,支节烦疼,微呕,心下支结,外证未去者,柴胡桂枝汤主之。”《伤寒论今释》卷四:“

  • 儿寐不寤

    小儿偶尔出现睡寐不醒,可因乳母酒醉乳儿,致儿亦醉而睡寐不醒,其脉和平,与惊睡之脉洪大而强不同,不能误作惊风治疗。宜用甘草、葛花、砂仁、贯众煎服,解酒即醒(《儒门事亲》)。

  • 野菜豆

    见《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》。为大巢菜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透镜灸

    日光灸之一种。见该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