①见《峨眉山药用植物》,为山姜之别名。②见《四川常用中草药》,为廉姜之别名。各详该条。
九注之一。《诸病源候论·气注候》:“风邪搏于肺气所为也,肺主气,气通行表里,邪乘虚弱,故相搏之,随气游走冲击,痛无定所,故名为气注。”参见九注条。
见《本草求真》。即香附。详该条。
见《福建中草药》。为马骝卵之别名,详该条。
《审视瑶函》卷六方。川椒(去目,微炒)、熟地黄、生地黄。为细末,炼蜜为丸,梧桐子大,每服五十丸,空腹盐米饮送下。治目昏多泪。
出《本草图经》。为山楂之别名,详该条。
证名。见《备急千金翼方》卷十一。亦作眼闇,即目昏。详该条。
宋代医官职称。隶属翰林医官院,其职位在大夫之下,官阶从七品,系以原军器库之副使改任本职。参见翰林医官院条。
病证名,指慢惊风后出现的泄泻。《证治准绳·幼科》:“慢惊大病后有之,其粪稀黄褪色,或夹不消化乳食同下,此因脾虚所致。”治宜补益脾气,用参苓白术散。
证名。指足及小腿浮肿。即胫肿。《素问·平人气象论》:“足胫肿曰水。”《灵枢·水胀》:“足胫肿,腹乃大,其水已成矣。”多因脾虚湿胜所致。参见胫肿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