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留行子

留行子

见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。为王不留行之处方名,详该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眼赤痛

    病证名。双眼赤而肿痛。《太平圣惠方》卷三十二:“夫肝气通于目,脏内有热,与胸膈痰饮相搏,熏渍于肝,热气冲发于目,故令眼赤痛。”治宜清热泻肝之剂,如小防风汤(《证治准绳》:大黄、栀子、甘草、赤芍、当归、

  • 子母疟

    病名。疟疾之一。《医略十三篇》卷九:“有日一作,夜一作,俗名子母疟。……或间疟,当期日二作,俗名间日子母。”参见疟疾条。

  • 芦荻头

    见萧步丹《岭南采药录》。为芦竹根之别名,详该条。

  • 三焦手少阳之脉

    出《灵枢·经脉》。即手少阳三焦经。详该条。

  • 湿热发黄

    病证名。见《丹溪心法·疸》。多因湿与热搏,郁而发黄。属阳黄范畴。《伤寒全生集·辨伤寒发黄》:“湿热发黄,一身尽痛,发热口渴,小便不利,色如熏黄,暗而不明也。”湿重于热者,兼见头重身倦,胸脘痞满,治宜利

  • 大肠实热

    即大肠经实热。《千金要方》:“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,手阳明经也,病苦肠满,善喘咳,面赤身热,喉咽中如核状,名曰大肠实热也。”治宜苦寒攻下。

  • 妊娠肿胀

    病证名。指妊娠以后发生的肢体肿胀。根据肿胀部位和症状的不同,有子肿、子气、子满、皱脚、脆脚、胎水肿满等名称。详各条。

  • 肉痿

    痿症之一。亦称脾痿。由于脾气热而致肌肉失养,或湿邪困脾,伤及肌肉所致。症见肌肉麻痹不仁,口渴,甚则四肢不能举动等。《素问·痿论》:“脾主身之肌肉……脾气热,则胃干而渴,肌肉不仁,发为肉痿。”又:“有渐

  • 张令韶

    【介绍】:见张锡驹条。

  • 幼幼新书

    儿科著作。40卷。宋·刘昉撰。刊于1132年。本书整理汇集了宋以前有关儿科学的成就。卷1~3为综述部分,包括求子、方书叙例、小儿调理、用药及诊法;卷4~5为初生儿的保育及诊治;卷6为先天疾病;卷7~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