病证名。见清·吴溶堂《保婴易知录》。小儿初生时,腮内生如米豆大一小疱,次日渐大,如有所含,故名含腮。若不早治,则可蚀破腮颊。宜先以盐汤洗净患处,然后用二金散(鸡内金、郁金等分)吹之。
鬲,通隔。即噎膈。出《素问·大奇论》。详噎膈条。
见《中药志》。为化橘红之别名,详该条。
练功方法之一。见杜自明《中医正骨经验概述》。取骑马势,上体左转,左臂微屈,手心朝上,在转身的同时拦成侧平举状,再迅速收回腰间,右手自右向左上方迅速压下,左手顺势翘掌推出,左右同姿,交替进行。
见《疡医大全》卷七。即提毒丹,见该条。
十咳之一,指因风邪乘肺所致的咳嗽。《诸病源候论·咳嗽病诸候》:“有十种咳,一曰风咳,语因咳言不得竟是也。”又肺风、劳风咳亦属风咳。参见咳嗽条。
综合性医书。4卷。清·刘仕廉纂辑。成书于1873年。全书采集诸家学说整理而成。卷1医学总论,论述阴阳、脏腑、诊法等;卷2~3介绍伤寒、温疫、内科杂病、妇产、小儿及疮症;卷4医案、十四经脉图及经穴歌、程
病名。出《疡医准绳》卷三。即顶门痈。详该条。
【介绍】:唐代医生。撰有《本草音义》2卷,已佚。
病名。指肠生痈肿所致腹痛者。《症因脉治·腹痛论》:“肠痈腹痛之症,缩脚皱眉,小便为淋,痛有肿处,手不可按,夜来每发寒热,或绕脐生疮,或腹皮紧急,肌肤甲错,或时时出汗,此肠痈腹痛之症也。”多因膏粱厚味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