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头条>中医中药>中医百科>疰夏

疰夏

病名。又名注夏。①指有明显夏令季节发病的一种病证。见《丹溪心法》卷一。《时病论》:“疰夏者,每逢春夏之交,日长暴暖,忽然眩晕头痛,身倦,脚软,体热食少,频欲呵欠心烦自汗是也。”治宜益气阴,消暑热。方用补中益气汤柴胡升麻,加麦冬、五味黄柏生脉散等。②劳病之一。《杂病源流犀烛·暑病源流》:“劳之为病,其脉浮。又手足烦热,寒精自出,脚酸削不能行,小腹虚满,春夏剧,秋冬瘥,谓之疰夏病。”可用黄芪建中汤。③夏痿之别称。《医碥》卷三:“痿发于夏者,俗名注夏。”《杂病源流犀烛·暑病源流》:“疰夏,脾胃薄弱病也。然虽由脾胃薄弱。亦必因胃有湿热留饮所致。昔人谓痿发于夏,即名疰夏。以疰夏之证,必倦怠四肢不举,羸瘦不能食。”参见暑病条。

猜你喜欢

  • 夹热痛

    见《幼幼集成》。即挟热腹痛,详该条。

  • 大病后虚汗

    证名。出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病诸候》。指大病后因体虚而多汗。参病后多汗条。

  • 手心毒

    病证名。出《疮疡经验全书》卷四。又名掌心毒、病穿掌、贫子盂、擎珠毒、擎疽、擎珠疽、穿窟、天蛇、穿掌毒、穿掌疽、瘭疽、手心痈、手痈、穿板疔、并与托盘疔互称,或称托盘疽;偏于掌边者,又名穿掌毒、穿埂毒、鹚

  • 中药炮制学

    书名。南京中医学院中药方剂教研组等编。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中药炮制总论及752种中药材的炮制加工及贮藏方法。196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。

  • 死乳蛾

    病名。《焦氏喉科枕秘》卷一:“此症受风热郁怒而起,喉中紧,靠蒂丁,不甚痛,饮食有碍,若劳心不忌口,不避风,日久不治,长塞喉中,渐加气闷,以致殒命。”治宜疏风清热、解郁利咽。可选用清咽利膈汤、柴胡疏肝散

  • 肺热久嗽

    病名。指肺热而致长期不愈的咳嗽。《医说》卷四:“肺热久嗽,身如炙,肌瘦,将成肺劳,以枇杷叶、木通、款冬花、紫菀、杏仁、桑白皮等分,大黄减半,如常制为末,蜜丸樱桃大一丸,食后夜卧含化,未终剂而愈。”《不

  • 羊癫风

    癎疾的俗称。《增广验方新编》卷下:“忽然跌倒,口吐白沫,不省人事,时发时愈,此名羊癫风。”治用回癫汤、祛痰定癫汤等。详痫条。本病即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癫痫。

  • 缓脉之简称。《伤寒论·辨脉法》:“阳脉浮大而濡,阴脉浮大而濡,阴脉与阳脉同等者,名曰缓也。”

  • 温热论

    卷,清·叶天士述,相传系叶氏门人顾景文记录整里而成。传本不一,其一传于叶氏门人华岫云,王孟英《温热经纬》中《外感温热篇》的原文即据于此;又本见于唐大烈《吴医汇讲》卷一,名为《温症论治》内容与华氏本大同

  • 下毛

    阴毛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:“血气盛则下毛莫长至胸,血多气少则下毛莫短至脐。”